2010年03月06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乡村别样赚钱新行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笔者在乡(镇)辗转近8年,住过的村屯上百个,深感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近年来,一些乡村别样赚钱新行当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市场广阔,可以推广。

  

  开个摩托车维修店

  

  现在许多村屯都先后通了公路,农民买摩托车逐渐多了起来。可摩托车一旦出现故障,就得跑到城镇修理,费工费时给农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此,在人流和车流较集中且交通便利的中心村屯开个兼卖零配件的摩托车修理店,是个既利民又利己的事。

  

  建一个图书报刊亭

  

  当前,许多农民已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富”口袋的同时也迫切希望能“富”脑袋,急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法律水平,对图书尤其是科技法律类图书报刊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人口较多或交通便利的乡村开个图书报刊店,生意肯定红火。

  

  代销农药化肥

  

  农民已经认识到使用优良品种能增加产量,但优良品种需要足够的肥料。近年来,国家对粮农的补助,粮食价格的提升,农民对种植“618”、“619”、“迪卡”等优质玉米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对化肥、农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处开个农药化肥代销店肯定有市场。

  

  开个缝纫店

  

  时下农村新娘的嫁妆里已没了缝纫机,新生代的农家妇女对缝缝补补的活儿已生疏,许多农民为衣服坏了拉链、裂开小口等毛病无处缝补而发愁。此外,目前服装市场上有民族特色的或适合老年人穿的服装很缺。在农村开家能为农民量体裁衣做特色服装或干些缝缝补补活儿的缝纫店,生意也不错。

  

  设立一个农机具租赁服务店

  

  购买农业机械及相关配套机具,对一家一户来说是个投资大、使用时间短、不划算的事。但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农业耕种收割等生产又离不开这些农机具。若在农村开一家农机具租赁服务店,既可满足农民耕作生产的需求,又可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会有市场。

  

  办一个民用住宅设计店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饱受住房脏、乱、差之苦的农民,开始注重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布局、内部装潢等。但农村民用住宅设计与城市住宅设计有较大的差异,需要考虑农业生产实际需要,需要专门的研究及独特的设计。抓住农村建房的有利时机,办一个民用住宅设计店肯定也有钱赚。(摘自《黄金路创业网》)

  

  【相关链接】

  

  乡村新行当演绎创富人生

  

  在广西扶绥县的农村,涌现出一大批新兴行当——走乡串户的“摄影师”、装扮美丽家居生活的“园艺师”、为农副产品销售牵线搭桥的“红娘”……生活宽裕起来的农民正逐渐拉近与城里人的距离。

  

  花木扮靓多彩生活

  

  这是一个普通结构的庭院,但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花木艺术世界。龟甲冬青、杜鹃、小叶女贞、茶花等各类苗木,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这家“盆景店”主人名叫陈宏艺,是一位地道的农民。

  “旱路不通走水路。”陈宏艺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村变化很大。富裕之后的农民盖起了别墅小楼,一些农民开始从县城里买来花卉、苗木装饰新家。陈宏艺觉得搞园艺是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开始调查县里的园艺行情,了解到县里花卉苗木行业发展的规模很小,从事这个行业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于是,陈宏艺不断外出考察、请教师傅、钻研书籍,并在县城租下一间门面,办起了盆景店。如今,陈宏艺的盆景店花卉苗木品种,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连许多单位还到他的盆景店订购呢。

  

  镜头记录美丽瞬间

  

  在扶绥县新宁镇的村舍小巷,时常看到一位穿着马甲、肩挂单反相机的男子来回穿梭。他就是被乡亲们称为“乡村流动摄影师”的李平奋。每年新春时节,是李平奋最忙碌的时候。

  以前,李平奋只是一名普通农民。近几年,县里从政策上扶持农业,从资金上倾斜农村,农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有了闲钱,人们便想照几张相,一是自己欣赏,二是寄给在外打工的亲人。李平奋敏锐地看到这个变化,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便重拾起打工时学的照相技术,加上苦心钻研,背起相机走乡串户,做起了一名农民专职摄影师。

  

  产品“红娘”搭起致富桥

  

  “李达忠,经纪人,承接各种农产品、中药材、水果、家禽牲畜外销,提供各种农产品供求信息。”这是扶绥县昌平乡农产品经纪人李达忠递给记者的名片。如今,在农村,“经纪人”这个时髦的新行当颇受大家的青睐。据扶绥县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该县像李达忠这样揣着名片闯市场的农民经纪人有近1000人。正是他们,为农民架起了农副产品销售的“金桥”。

  李达忠说,以前,他和乡亲们一样种过蔬菜养过猪,但因信息不灵,销售困难,吃尽了“人参卖成萝卜价”的苦头。后来,他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农产品营销培训班,懂得了营销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当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经纪人”。

  (摘自《黄金路创业网》 邓建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