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拨开云雾看见山的“重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付小庆 周玮 李传富  深秋的山城——重庆,雾总是那么浓,湿漉漉地裹着渝东北这片起伏的山峦。在群山深处,一座标着“高含硫”警示牌的天然气井站,像一枚沉默的银钉,牢牢地钉在“雾山”上。这里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大猫坪中心站,是老何工作近二十年的地方,也是小何——他的儿子,如今站立的起点。

记忆里的父亲:缺席的轮廓

在小何儿时的印象中,老何的影像是模糊的,和他工作的井站一样,总是云雾缭绕,看不清、摸不到。当别的孩子在放学铃声中欣喜地奔向父亲,被一把扛在肩上时,小何却常常独自背着书包回家,心里总有些失落。而那向往中的身影,似乎更多地现身在那座“云雾环绕”的山上。

老何的声音总是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爸爸这个月可能回不了家,井站上忙。下次,下次一定回来陪你玩。”下次,像一个又一个不知道何时的问号,堆积在小何的心底,变成了委屈和不解的疙瘩。

井站初体验:严苛的入门

而今,小何站在了这座记忆中始终模糊的“雾山”上。他选择来这里,与其说是“子承父业”的热忱,不如说是对心底那份执念的探寻——他想亲眼看看,那个让父亲“忙”得回不了家的“雾山”,究竟有什么魔力?又或者,他想证明些什么?

“空呼和检测仪带了吗?那是保命的!你来这里不是来参观的,一丝疏忽都不能有!流程背熟了吗?不是背熟了就行,是要刻进骨子里,这些都关乎人命!”老何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小何心里那点刚萌生的兴奋,瞬间淡了,预想中家人温馨关怀的场景并没有发生,而是老何前所未有的严厉的训斥。

老何所在的场站属于高含硫气田,硫化氢无色、剧毒,一旦泄漏就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空气里弥漫着一丝无形的压力,每一个阀门、每一条管线、每一次巡检都承载着千斤重担。小何第一次跟着老何巡检,看着他熟练地拧动阀门按动各种开关,一丝不苟地记录压力表、流量计数据……一举一动都透着几十年淬炼出的沉稳老练。小何笨拙地模仿着,总被老何毫不留情地指出错误:“站位姿势不对,你这是违规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这里没有‘差不多’。”

疲惫、压力、父亲的斥责,让初来乍到的小何倍感委屈。童年那份不被理解的怨气,又开始在心底翻涌:在家见不着,如今还这样凶巴巴的。

雾散时刻:看见山的重量

首次清洗高级孔板阀,小何以为那些步骤和动作早在培训时就刻进肌肉里了,待真到了现场,一切都变了样——沉重的空呼压得他肩膀发酸,面罩限制了视野,阀门和螺丝在硫化氢和高压环境的加持下,远比训练时要顽固得多,扳手咬上去纹丝不动,这一切都仿佛在嘲笑他的稚嫩。老何手把手教他:“扳手要卡紧,安全第一。”在老何操作下,螺丝都变得“听话”。小何独立完成一个步骤后,没有过多的言语,老何只用扳手轻轻点了点他操作到位的地方,算是认可。

巡检中,老何带着小何对分离器进行排污。他让小何反复口述步骤,确保无差错。打开阀门时,老何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稳定轻柔,“感觉到没有?这阀门有‘脾气’。”他低声说,“开到三分之二要顿一下,让压力平衡,蛮干伤设备,还危险。”小何试着感受,仿佛听见了管线内流体的细微变化。他忽然明白,父亲每一次严苛的啰嗦,都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在用几十年经验为他一般的新人铺就最安全、最稳妥的路。

当晚,两人窝在宿舍,对着灯光研究一张复杂的气井管网图。老何指着上面一个节点,讲起他曾经如何凭借一丝微弱的气味和压力表的细微波动,判断出设备泄漏位置,避免了事故。灯光下,小何看着父亲花白的鬓角,和那双因常年接触器械而有些变形的手指。他似乎明白,父亲不是不想回家,是他的“家”安在了这崇山峻岭间,安在了这日夜轰鸣的采气站旁。  

山间缭绕的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冰冷的管线和老何沟壑纵横的脸上。小何怔怔地看着父亲身上那件洗得发白却依然笔挺的红工装,童年记忆里那个模糊、忙碌、总在缺席的父亲形象,与眼前这如定海神针般的老采气工,缓缓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