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县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减负增效、考准考实、激励担当”为目标,系统推进精简优化基层考核改革,不断提高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全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干出精气神。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长沙县稳居全国百强县第五,蝉联中西部第一。
树牢减负意识
科学构建考核体系
精简考核指标。长沙县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基层减负的工作要求,在全县开展考核事项清理规范,取消重复考核、流程冗余、数据来源不清晰等指标,做到考核指标应减尽减。2024年,通过清理与整合,考核指标数量缩减至118项,较往年减少170项,降幅达60%。2025年结合镇街履职事项清单,将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至89项,较上年再减24.5%,切实为基层卸下冗余的考核包袱。
优化考核内容。围绕国家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聚焦市“三促三稳三提”等工作,结合县“五个年行动”等中心工作,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同时,突出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考核指标,构建既看“发展”又看“民生”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2024年长沙县获评全国县域现代化高质量发展A+优等级县市,连续18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实行差异化考核。综合考虑镇街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程度、功能定位等因素,划分3个类别设定不同考核指标或权重。城市服务型街道重点考核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工业发展型镇重点考核先进制造业及工业经济辐射功能,农业生态型镇重点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及现代农业,实现量体裁衣式考核,有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24年黄花镇居中国百强镇第35位,连续两年排名中部第一;春华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安沙镇、黄兴镇、江背镇挺进镇域经济中部百强。
抓实过程管理
切实提升考核效能
科学统筹调度。坚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县域经济、大抓落实督查激励“三条赛道”同安排、同部署、同调度,构建“四色”预警机制,实行“月汇报、季调度、年讲评”,通过经济形势分析会、重点工作调度会等形式进行常态化部署调度,发挥考核“助推器”作用,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2024年,全县23项工作获省政府、市政府大抓落实表扬激励,排名全市第一。
常态指导交流。每年考核指标体系出台后,通过集中辅导和点对点指导形式进行考核工作业务培训,既分析考核指标计分规则,又指明工作推进方向,避免“唯考核论”。不定期到部门单位进行现场走访和组织主要考核指标单位开展座谈交流,推动扬长补短、全力攻坚。202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增速创近年新高。
改进考核方式。推行“一支队伍、统一时间、一次考核”模式,组建联合考核组以“四不两直”方式直插一线开展“一站式”集成考核,通过随机抽查、个别谈话、数据核验等方式核实验证实绩,切实减少多头考核、重复考核。2024年以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迎检次数下降60%,迎检资料减少80%,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下沉一线开展工作。
强化激励约束
灵活运用考核结果
坚持考用结合。持续推动年度考核、政治素质考察等“多考合一”,精心绘制年度考核情况分析表,建立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典型选树等方面的直接关联机制,杜绝“唯票数”“唯印象”的模糊评价。2024年以来,提拔使用的干部中年度考核曾获优秀的占比超85%,晋升职级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中年度考核曾获优秀的占比超90%,“四敢四拼”先进表彰中年度考核曾获优秀的单位和个人占比超60%。
激励担当作为。出台《长沙县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从选人用人、能力提升、考核激励等方面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创新推行考核奖金差异分配制度,将平时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奖金二次分配紧密挂钩,适度拉开分配差距,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现象,有效激活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
严肃追责问责。建立考核问责倒逼机制,对考核中因敷衍塞责、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第一时间启动问责程序,通过约谈提醒、通报批评、岗位调整等方式,层层压实责任链条。2025年,针对状态不佳、工作推进缓慢、履职尽责存在明显差距的20余名干部开展提醒谈话。通过“奖优罚劣、问责倒逼”的双向发力,推动全县形成“人人扛责任、事事抓落实、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格局,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责任根基。(星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