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丁工作照
本报通讯员 张艳 近日,安徽省淮北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淮北好人”名单,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职工丁丁获评敬业奉献类“淮北好人”称号。
丁丁25年坚守在煤炭铁路运输一线,练就精湛技艺,当好内燃机车的“急诊大夫”,从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成长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曾获评“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淮北市首批高技能人才”“淮北矿业工匠”等称号。
苦练技艺的“状元郎”
2001年,丁丁从技校毕业,成为铁运处一名蒸汽机车司炉工。2003年,淮北矿区铁路迎来动力革命,蒸汽机车被内燃机车取代。面对结构复杂、技术精密的新设备,丁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为攻克技术难关,他白天泡在检修车间,追着老师傅请教气路油路原理;晚上埋头图纸堆,一笔一画厘清电路走向。那股不服输的钻劲,让他快速掌握了内燃机车构造,逐步从司炉工成长为副司机、司机。
“择一业,终一生,要干就干出色。”这是丁丁常挂在嘴边的话。检查机车时,他常常在车底一趴就是数小时,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不放过任何隐患。油污浸透工装、膝盖磨出血泡成了家常便饭。正是这份执着,让他练就了“听声辨故障”的绝活,成为矿区铁路知名的“机车急诊大夫”。
2022年9月的一个深夜,袁二车站一台机车突发故障,无电流、电压,机车不走车。值班司机紧急联系丁丁。他在电话中冷静指导:“闭合9K维持作业,重点检查测速发电机。”果然,故障点正在于此。一次可能影响运输的计划停运,因他的远程诊断得以避免。
丁丁不仅善解突发故障,更注重系统总结。他归纳的《内燃机车故障分步骤快速处理法》,通过分段优选精准定位,将故障判断时间从平均40分钟压缩至12分钟,成为一线司机的“应急宝典”。2016年起,他连续四次夺得淮北矿业集团内燃机车技术比武冠军,两次参加全国煤炭系统技术比武,均获得内燃机车专业理论和钳工作业第一名,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状元”。
创新攻关效果显
2019年,“丁丁工匠工作室”成立。从此,他有了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的广阔平台。
面对传统卸车方式效率低下的瓶颈,他主导研发《K车风动卸车技术》,填补了华东地区矿区铁路的技术空白,使卸车效率提升50%以上。
针对矿区铁路平交道口、塌陷区等危险地段的安全隐患,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发的《矿区铁路机车运用智能化安全警示系统》,运用AI识别与5G传输技术,实现对平交道口、塌陷地段等危险区域实时预警,该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内燃机车的大中修长期依赖国铁,成本高、周期长,是困扰企业多年的“卡脖子”难题。他们与合肥机务段建立对标联盟,深入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反复试验,最终掌握了核心检修工艺,实现了自主检修,单台机车节约维修成本约50万元。
2023年,随着DF4内燃机车模拟驾驶综合实训系统投入使用,原有的故障处理课件亟待升级。丁丁带领团队奋战三个月,成功完成系统3个大项、20余个子项的软件升级,确保了培训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
近年来,丁丁还编写了《内燃机车电器故障解析》《机车故障应急处理作业指南》等12种培训教材,在矿区铁路得到广泛应用。
薪火相传授技艺
在丁丁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年轻人,他们都是丁丁的徒弟。丁丁不仅毫无保留地将工作诀窍、新知识、新方法传授给青年职工,更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领着青年人才队伍快速成长。
他依托“丁丁工匠工作室”,创新开展“理论沙盘+模拟驾驶+实战攻关”三维培养模式,分批次、分层次制定专项培训、项目目标培训、绝技绝招培训等多种培训课程,通过“绝技绝活”及“师带徒”,对一线职工进行“高位嫁接、技能复制”,累计培育技能人才1100余人次。
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85人一次性通过国家铁路局机车驾驶证年度考核,通过率达100%。丁丁和徒弟张允、董新卫荣获安徽省“优秀名师带高徒”称号。此外,丁丁还被淮河能源集团等省属企业聘为高技能人才评审专家组组长,获得行业内的高度认可。
丁丁用25年光阴在矿区铁路刻下深深的创新足迹。如今,他带领的工作室已成为拥有机车运用、检修及车辆检修等多工种融合的创新团队,目前正在开展“新型机车转型”等项目研究,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诠释着新时代技能工人的价值追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