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约仪式
日前,西南交通大学与成都百德邮政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成都百德”)在成都签署“生物质可降解薄膜制备技术”成果转化合同和产学研合作协议,并为双方共建的“生物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王平,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邹喜华、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张骏、化学学院院长周祚万,以及成都百德公司董事长李承刚、副总经理龚永红、技术总监潘连华等双方代表出席签字仪式。
这并非双方的首次携手。2025年6月16日,成都百德董事长李承刚参加了西南交通大学主持的四川省首批“双向揭榜挂帅”—— “高铁货运无人化装卸系统”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整合了西南交大高校资源与成都百德企业需求,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的具体措施。此次再次开启合作篇章,联合实验室的揭牌不仅是合作的深化与延续,更是一次面向产业迫切需求、锚定技术攻坚、共建创新体系、共促成果落地的战略进军,奏响了高校智力资源赋能地方绿色产业发展的雄浑乐章。
聚焦产业需求
锚定“以竹代塑”技术突破
西南交大化学学院周祚万教授团队依托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低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在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支持下,研发出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薄膜制备技术,取得系列国家发明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成连续制备试验线,具备产业化潜力。而主营快递智能分拣设备研发生产的成都百德公司急需绿色可降解材料技术支撑升级,在快递包装领域有终端销售优势。此次双方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以竹代塑”技术落地,助力绿色包装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国家“双碳”目标。
仪式现场,西南交通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兼项目负责人周祚万教授与成都百德公司副总经理龚永红代表双方签署《成都百德邮政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及《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书 — 生物质可降解薄膜制备技术许可》。协议明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携手打造高水平“生物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创新产学研用新机制,共创校企合作新模式。
促合作落地
赋能绿色产业发展
这次合作签约与联合实验室揭牌,标志着西南交通大学与成都百德公司的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成都百德在董事长李承刚的带领下,已走过了27年的拼搏奋进之路。作为创立于1998 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都百德已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服务、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能力,是国家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产品涵盖智能快递柜、智能化邮件处理输送设备、智能分拣设备等六大类智能化设备。企业现有员工 4000 余名,两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达 140 亩(第一基地 60 亩、车间 3 万平方米,第二基地 80 亩、车间 6 万平方米),配备激光切割机、高速进口数控冲床、焊接机器人等先进智能化流水线设备,年产值能力达 10 亿元,可满足每年 10-15 个 5000 万级处理中心项目的设备生产需求。成都百德已从单一钣金产品制造商转型为自动化物流设备“总承包+总投资+总集成+总运营”服务商,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到解决方案输出的跨越;在推动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探索出“设备制造+运营服务”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铸就了成都百德在钣金行业和快递物流行业的领军地位,成为行业的标杆和典范。
随着联合实验室的揭牌,此次西南交大与成都百德的合作已迈出坚实第一步。双方将以协议为遵循,以实验室为纽带,打通“科研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加速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术产业化进程。这不仅是西南交大与成都百德的第二次握手,更是一次向绿色未来的庄严承诺。在这片充满创新热忱的土地上,古老的竹,正被赋予科技的灵魂,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生命旅程,将为我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校企协同”的示范样本,更为守护我们共同的绿水青山,书写下“以竹代塑”的新篇章。(樊瑛 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