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张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山东兖矿能源鲍店煤矿职工衡景省夫妇热泪盈眶。他们的儿子衡其岳以684分的高考成绩登顶2025年邹城市高考“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
这个在煤矿长大的学子,用最朴素的努力,让平凡生活里的梦想长出了翅膀。
自主学习:“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衡其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型学霸”。他凭借扎实的学习方法、坚定的信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他的成功,是对“努力比天赋更重要”的最好诠释。
在学习方法上,衡其岳总结了一套系统有效的策略,错题本是他学习中的“秘密武器”。他将错题分类整理,分清“粗心错题”与“难题错题”,不仅可以查漏补缺,更能在复习时实现精准突破。衡其岳深知“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出弱项、补足短板。
在学习与娱乐之间,他展现了极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也喜欢玩游戏,但他懂得把握尺度。他用“学习状态决定游戏时间”的方式,让娱乐成为调节压力而非逃避现实的工具。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是他成长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衡其岳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滋养。他的父母虽学历不高,但教育方式却充满智慧与温度。
“因为种种原因,我错过了能够上大学的机会,孩子能够考上北大,算是圆了我学生时代的梦。”父亲衡景省说。
从衡其岳刚会说话时,他的父亲就用识字卡片贴满家中各个角落,将背诗、认字变成一种日常游戏。这使他还没上学,就认识了许多汉字、背会许多唐诗。从父亲那里,衡其岳听到了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建设强大祖国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小小年纪的衡其岳,就树立起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宏愿。
“做家务、背诗、读书,完成一个任务就能累积兑换玩游戏时间。”这种特殊的激励机制,让衡其岳能够自由掌握学习和游戏的时间,自己也越来越自律。母亲寻素丽表示:在孩子的学习上,她和丈夫从未给予过多的压力,只是在生活上默默支持,让他安心学习。
业余时间,衡其岳的父母没有强迫他学习各种特长,而是尊重他的兴趣。他喜欢口才和相声,父母就给他报了兴趣班,把兴趣爱好作为学习之余的放松和解压。
源于热爱:梦想始于坚持
“天赋其实是兴趣培养出来的。”这是衡其岳对天赋与努力关系的深刻理解。
上初二时,在一次考试中,衡其岳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被其他同学取代,这让天生好强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第一名拿回来。放学后,其他同学都出去玩,他就回到家继续学习。对自己掌握不好的科目,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来的考试中,他不仅重新夺回班级第一的排名,还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名。
被北京大学工科实验班录取后,衡其岳计划在大一广泛了解专业方向,重点考虑航空航天工程与机器人工程领域。“我希望将来继续读研、读博,做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衡其岳说。这不仅是一个少年的梦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这个从煤矿走出来的少年,用自律、坚韧与热爱,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名湖畔,他将带着煤矿子弟特有的踏实与执着,在科技的星空中展翅翱翔。
(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