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改革破局 一机集团让传承与创新共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刘佳慧

52.png

数字化设备现身老牌央企,自动化生产线融入青砖灰瓦,人工智能算法嵌入传统工序……新与旧相融、破与立交织,当下,一机集团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刃,破除前行阻碍。

 

破立相融 老牌央企焕发新活力

 

观察企业环境,诸多领域和环节凸显破立相融特质,因旧中出新而充满生机活力。

有的老厂房成为新地标,一机集团传统的总装车间,被改装为数字化装配线,改造后总装总调生产线将实现从集成级到优化级的跨越。传统的人工操作被逐步取代,数字化流程汇入总装车间的生产脉络。

有的老工序实现逆生长,以前承担装备公里试验和装备整修的班组现在成了材料测试+软件检测+数据采集+性能评定的全溯源链测试综合体。传统的业态融入新领域,以新面貌为特种车辆全生命周期提供科学、精准、高效的支撑服务。

有的老产业正在发新芽,传统的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固化的装配车间、老旧的工序流程、典型的板结式产业,看似是发展的包袱,换个角度看就是潜在的资源。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重构和生态重塑,找到新的爆破口,可以盘活这些富矿,将桎梏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找准方向 转型发展开新局

 

推陈出新,前提是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找准的方向。对此,既不能等靠要,抱着水缸喊渴,也不能一哄而起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结合新趋势,搞清楚优势是什么、如何放大优势。

一机集团各民品板块,虽具备深厚工业制造基础,但过去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市场适应性不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发展面临一定困境。怎么转型?公司找准民用市场多元化需求这个关键方向,将企业既有技术研发优势与新兴市场需求趋势深度融合,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发展基金,聚焦科技创新、核心技术攻关等前沿领域,打造工业基因赋能、民用领域开花的独特发展模式。如今,民品产业支持架构完善,13条重点措施明确,一机集团正在用政策资本产业协同的新范式重塑竞争逻辑。

“1个亿撬动公司民品板块服务化、数字化转型,用新兴产业项目打造战略支柱产品。目前,北方创业公司、北方机械公司、桥箱公司等8家单位的13个项目经过4轮严苛审核已通过前期评审,第一批扶持资金预计在8月底前全部发放。当资源投入以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就能更高效地激活高端民品市场的增长动能,为传统制造企业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从产业生态的视角看,数智焕新的过程,也是推动产业深度跃迁的过程。一机集团将深化改革与数智赋能深度融合,制定数智工程三年行动方案,聚焦装备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68项重点任务,以数智力量为改革加码。

正是数智变革性实践探索的持续发力,从生产流程的数字化重塑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升级全链赋能,让一机集团在行业里有了不一样的底气。紧跟时代发展的大步伐,聚焦企业转型的关键问题,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用心钻研、持续投入,一机集团在传统制造向数智制造转变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从企业发展的全局看,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也是冲破桎梏升级蜕变的过程。一机集团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攻坚,聚焦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在装备研发和供给能力上超前布局,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同时,从设计实现、本质安全、质量提升、降本增效、战略支撑等方面完善工艺技术体系,推进工艺技术与研发前端、制造后端深度融合,带动公司从设计工艺制造的渐进式升级。完善装备服务保障体系,制定装备+服务预期性精细化服务保障模式,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同时深化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夯实大质量管理,让装备质量过硬、使用安心。

 

改革深化 内生动力强根基

 

毋庸置疑,在这个过程中,有形之手的作用亦不可或缺。

一机集团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从总部层面制定了10个方面40大类改革事项,细化126项具体改革任务,明确200余条工作措施,到目前形成272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入落实兵器集团总部改革调整原则,对标华为等先进企业,对总部职能部门职责进行改革调整优化,成立数字化部,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细化。此举既有效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也优化内部精细化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辩证看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新与旧,是理性与智慧的交融,是传承与创新的共舞。一机集团在改革的道路上,以战略眼光,充分挖掘已有资源的潜在价值,以改革魄力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这种对新与旧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为一机集团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展望未来,一机集团将秉持辩证思维强化有解思维,在改革的浪潮中稳健前行,发展动能将愈发强劲,经济活力将更为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