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怀仁陶瓷专业镇形成的历史渊源与建设成果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5-1 1 1怀仁陶瓷专业镇.jpg


5-2 1 2陶瓷企业生产车间.jpg

世界陶瓷看中国,日用陶瓷看山西,山西陶瓷看怀仁。

 

厚重的历史积淀,

成就了怀仁陶瓷专业镇

怀仁陶瓷历史悠久,是陶瓷传统产区。就现有发现而言,陶瓷最早的产区在怀仁东境下峪一带,后因制陶原料、烧造原料的发现,逐渐移至西境吴家窑、小峪一带。著名的制陶窑口有小峪、张瓦沟、吴家窑遗址,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至清代达到鼎盛。

1949年,吴家窑陶瓷厂成立,它与共和国同龄,是怀仁第一家地方国营公有制企业,也是“怀仁窑”延续传承之唯一。它的历史,折射着新中国成立后怀仁陶瓷发展的历程,曾被誉为怀仁陶瓷行业中公有制企业的“不老松”。1957年,雁北瓷厂成立,时称大同瓷厂。它是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国家急需出口创汇企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历经多年发展,它在怀仁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发展成为山西省最大的日用陶瓷企业和重点陶瓷出口企业,成为怀仁陶瓷二次创业的人才摇篮和培养基地。1974年,怀仁县陶瓷厂和城关镇街道陶瓷厂成立。1975年,怀仁陶瓷研究所成立。

1993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怀仁金沙滩镇南家堡村圪垯滩上燃起了怀仁民营陶瓷的第一把火。从此,嘉明陶瓷化蛹成蝶、灵蛾破茧,南家堡陶瓷产区逐渐形成。紧随其后东海、景文等陶瓷工厂相继涌现,开启了怀仁民营陶瓷企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2001年,怀仁云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12年,怀仁金沙滩陶瓷园区成立。怀仁陶瓷经多年持续发展,已构建了“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分工协作、产业延伸互补”的怀仁陶瓷工业体系。

近年来,怀仁市委、市政府聚焦12345”发展思路,锚定“四新”目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发展陶瓷产业上,积极打造怀仁陶瓷文化标识,不断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努力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全力推动智能化工程,大手笔绘大蓝图,大气魄写大文章,使怀仁陶瓷迈上了新的台阶。怀仁陶瓷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级高端陶瓷产业集群的目标,进一步厘清陶瓷文脉、激发内在潜力、提振产业水平、延展产业链条、倍增产品价值、产业日趋强大,为怀仁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石。

目前,陶瓷全产业链市场主体118户,其中规上企业44户,陶瓷生产线123条,年生产能力35亿件,全产业链产值63亿元,从业人员5.6万人,年人均工资5万多元,本地用工占全部用工的75%。产品涵盖日用瓷、包装瓷、琉璃瓷、工艺瓷、建筑瓷等门类,形成骨瓷、高白瓷、釉中彩、异形瓷、色釉瓷等多个系列,其中日用瓷产业规模占全国同类市场份额的8%左右,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其余50%左右还出口欧美、中亚、中东等地区。同时陶瓷产业由传统工艺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现有自动化生产线80台(套),在全国陶瓷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原料、生产、烤花、包材、陶瓷机械、窑具、窑炉制造、模具制造、花纸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条已初成规模。拥有注册商标81件,“瓷器鎏金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釉窑变技艺”等3类被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怀仁陶瓷”先后被原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山西省商务厅授予“山西省日用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被山西省检验检疫局认定为“省级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陶瓷)”,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北方日用瓷都”荣誉称号。

2022年,怀仁陶瓷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十大重点专业镇。至此,怀仁陶瓷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强劲的发展势头,

让怀仁陶瓷窑火愈加浓烈

近几年来,怀仁市按照山西省“做强做优做大专业镇、全力打造样板标杆”的部署,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级陶瓷产业集群”的目标,把全面推进陶瓷专业镇建设作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频共振、互促互进的良性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怀仁由省内陶瓷专业镇向全国有影响力产业名“镇”迈进的步伐。

截至2024年底,怀仁陶瓷专业镇主导产业实现营收33.25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省定10%的任务目标8.7个百分点;工业产值完成32.43亿元、同比增长6.32%;日用陶瓷产量完成27.9亿件、同比增长1.8%。陶瓷主导产业实际完成投资额2.9亿元,占年初计划的100%,省重点工程项目怀仁市陶瓷文化创新发展中心已完成投资1.9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8%;陶瓷全产业链企业共118家,陶瓷生产企业56家、生产线123条;年内共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5个,“怀仁陶瓷”入选《2024中国品牌发展研究报告》年度区域公共品牌创新发展案例。

产业集聚,促进特色成势。在推进陶瓷专业镇建设的进程中,怀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大企业技改,支持小企业发展,保障和服务陶瓷行业发展,坚持大企业优化稳盘,小企业细处发力,形成龙头引领、竞相发展的局面,陶瓷专业镇规模扩展到陶瓷生产全链条,产品涵盖日用瓷、酒店瓷、包装瓷、工艺瓷、建筑瓷等门类,日用瓷形成印花瓷、贴花瓷、骨瓷、酒店白瓷、釉中彩、高压注浆异型瓷、色釉瓷等2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类,初步构建起以高中档日用瓷、特色文化建筑瓷制造为主,包装、营销、物流、装备、原料、色釉、花纸、文创、模具、匣钵服务与制造相配套的产业集群体系。目前,陶瓷产业辐射7个乡镇80多个村,从业人员达到5.6万人,已成为怀仁的强市产业和富民产业。

搭建平台,促进产业发展。根据怀仁市专业镇优势传统产业存量较大,但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大且技术水平不高的特点,怀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采用直接面向产业服务的方式,积极推进综检中心运营,完善陶瓷e镇孵化中心和陶瓷商业文化街建设,加快怀仁市陶瓷科技艺术创新中心及陶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全力做大做强公共服务平台,为陶瓷专业镇发展提供动能。

加强宣传,提升品牌形象。为扩大“怀仁陶瓷”的区域品牌效应,怀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怀仁陶瓷”的区域品牌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通过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编制“新华·怀仁陶瓷系列指数”,定期发布“产业发展指数”“品牌影响力指数”“电商消费大数据”,构建起集数据监测、产业分析、品牌传播、特色产业研究于一体的指数体系,全面量化全市陶瓷产业发展与品牌影响力现状,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陶瓷产业提质增效。  

组织企业参加了上海日用百货展、北京国际陶瓷精品展、深圳文博会、山西省第二届专业镇博览会等规格高、影响大的知名展会,参加了“相‘粤’珠江共‘晋’未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山西之夜”“5·10中国品牌日”、2024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2024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怀仁悠久的陶瓷文化、绵延赓续的制作工艺传承和造型独特、大放异彩的怀仁陶瓷器具,进一步扩大了“怀仁陶瓷”的影响力。

抓住“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活动机遇,组织陶瓷企业和陶瓷艺术大师带着怀仁市的优质陶瓷产品深入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宣传推介怀仁市的优质陶瓷产品,并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进一步提高了怀仁陶瓷艺术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怀仁陶瓷依托1家省级、2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持续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孵化培育10家陶瓷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19家陶瓷企业积极参加“三晋英才”申报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开发高端骨质瓷、镁质强化瓷、滑石瓷、高硅瓷等,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机械,实现陶瓷生产“量”的提高和“质”的提升。

打造名片,培育区域品牌。目前,怀仁市53家陶瓷企业共注册商标数为92件,怀仁陶瓷行业有效授权专利数为130件,18家陶瓷企业获得“怀仁陶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资格,25家日用陶瓷企业获得“怀仁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资格,鸿达瓷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未来,在推进陶瓷专业镇建设的征程中,怀仁市将继续坚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力推动陶瓷产业提效能、上档次,持续擦亮“中国北方日用瓷都”金字招牌,让怀仁陶瓷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王荣  王晓丽 赵占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