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机集团:以改革之力 成产业之兴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张海超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从陆战装备的铁甲铿锵到无人机云端轻舞,从深地钻具的硬核突破到数字平台的智联万物,一机集团产业改革之路,从来不是刻板的路径复制,而是循着时代需求灵活转身的生动实践。

铸剑为犁亦为锋

装备研发勇攀高峰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脊梁,更是一机集团安身立命的根基。

5-1 图1数构工业互联网公司.jpg

在科研所的实验室里,灯光常常彻夜通明,这里的科研人员们与图纸、数据、试验场为伴,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技术的执着,融入每一件装备的研发之中。

为了让装备拥有翻山越岭的澎湃动力,他们在动力系统工艺优化上反复演算,只为让陆战之王拥有最强大的心脏。为了让火控系统精准如鹰,他们在靶场记录下数千组弹道数据,确保每一次出击都能直击目标。为了让装甲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他们在材料实验室熬过无数通宵,在高温与高压下探寻最坚韧的防护之道。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装备需求也在不断迭代升级。

无人化”“智能化成为新的战场命题,一机人没有沉溺于过往的成就,而是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向无人机领域发起冲击。

车载筒式发射无人机的研发,是一场跨界的攻坚战——如何在有限的车载空间内实现快速发射,如何让机翼在瞬间精准展开并锁定,每一个难题都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

科研人员们带着在坦克研发中积累的机械设计智慧,与空气动力学展开深度对话,在一次次失败中调整参数,在无数次模拟实验中优化方案。

当无人机如雄鹰般刺破苍穹,稳稳翱翔于天际,不仅标志着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更彰显了一机集团在装备研发领域的新跨越。

深耕细作筑根基

产业版图持续拓展

在装备研发之外,一机集团的产业触角沿着价值链不断延伸,在多个领域开疆拓土,书写着产业发展的多元篇章。

我们想让大家听一听来自万米深地的声音!这是来自风雷钻具公司马欣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心声。

他们瞄准国家深地战略的技术空白,向万米深井发起挑战。面对国外的技术壁垒,团队成员迎难而上,从正向设计发力,攻克加重钻杆大变径一次成型、原材料高纯净度冶炼等多项关键技术,让深地塔科1成功突破11090米深地极限。这不仅是一根钻杆的胜利,更是中国在深地探测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了技术屏障。

工艺研究所标准化室研发的残余应力声束控制法被写入国家标准,用高能超声波为金属件抚平应力。这项技术不仅抑制了残余应力的生成,让精密构件可以设计得更薄更小更复杂,还能细化晶粒度、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突破常规增材制造对构件材料的限制。从打破技术壁垒到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一机人用实力在行业坐标系上标注出属于中国的刻度,彰显标准制定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试验院几何量计量部用较真守护产品精度。6项企业计量标准、108CNAS认可项目,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们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为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数字赋能促转型

智能制造引领未来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一机集团勇立潮头,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数字化部自主打造的国产化协同办公平台,如同为企业装上了数字神经,公文流转、任务调度、决策分析等环节实现全流程上线运营,告别了纸上办公的繁琐与低效。领导驾驶舱的直观呈现,让决策数据实时更新,为企业管理提供精准依据,实现了管理一键掌控、业务运行一网协同,为传统办公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

数构科技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将数字化的价值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化转型的领头雁,平台积极响应地方产业数字化需求,为415家区域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数字化评估,诊断痛点并提供定制方案,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平台旗下的智运平台凭借数字化货运调度能力,签订53家单位货运合同,开展3.3万单发运任务,形成订单金额7347.8万元,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打通制造业物流环节数字化最后一公里

正是这种平台+应用+生态的模式,让一机集团逐步从制造商成功转型为制造商+服务商,更带动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胸怀凌云志,关山度若飞。

着眼强军使命、民族复兴伟业,从单一的装备制造到多元的产业布局,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到智能的数字生态,一机集团的每一步跨越都彰显着企业的坚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