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晓红 王建光
在一机集团厂区地下能源管廊深处,一道蓝色光亮划破黑暗——这是智能巡检机器人“眼睛”发射出的如炬“眼光”。它穿越高温蒸汽管道丛林,用红外镜头扫描每一寸管线,将地下世界的秘密实时传回指挥中心。曾经需要工人冒险进入的“禁区”,如今成了AI的驰骋之地。
降低高危作业风险、实现全时域监控、提升故障预判能力,一机集团把AI巡检技术引入高温高压管网领域,破解行业痛点。
钢铁哨兵
地下管廊的“超感战士”
当人工检测需穿戴厚重防护服、携带多台设备深入地下管廊时,这位“钢铁哨兵”智能巡检机器人已通过自研智能算法,将管网泄漏诊断效率提升100%。
搭载智能驾驶舱的巡检机器人,堪称能源管网的“全能卫士”。智能导航、自动规划巡检航线、手动自动模式自由切换。火眼金睛,精准识别管道温度异常,0.1℃变化尽在掌握中;嗅觉预警,秒级响应致害气体泄漏;记忆大师,自动生成带定位标注的巡检报告。
数智革命
高危区变身“无人区”
在机器人的电子地图上,红色预警点格外醒目:“3号管段温度异常!”指挥中心大屏瞬间弹出高清画面,蒸汽泄漏点被AI用红框精准标定。
这正是一机集团打造的“地下管廊透视眼”系统的实战场景:高危作业归零,有限空间人工巡检频次下降90%。24小时云监工,蒸汽压力、温度场、泄漏风险实时动态成像。预警快反机制,从发现异常到推送处置方案仅需30秒。
“过去查漏点像‘大海捞针’,现在AI直接‘指哪打哪’。”能源调度员展示着机器人传回的管网三维热力图说道。
穿透式管理
能源安全的“智能铠甲”
这套系统更颠覆了传统动力设备运维模式,实现了数据穿透,将1800米管网上万个监测点压缩成“一屏览尽”的数字孪生体。管理穿透,从“事后抢修”转向“事前预警”,故障诊断响应提速80%。安全穿透,构建“机器人巡检+AI诊断+云端决策”的闭环防护网,让数据代替人员,用算法预见风险。一机集团技术负责人指着实时滚动的安全运行天数计数器说:“这套系统投用后,管网非计划停运次数归零。”
如今,这些智能“巡线兵”实现地下动力管廊的无死角数字化巡检。它们用激光雷达扫描出的地下管网数字模型,正为智慧能源系统提供底层支撑。当智能科技照进现实,一机集团用AI在幽深地下管廊中,点亮了能源安全的未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