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深耕能源贫困研究 助力破解发展难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希

近日,我国多地遭遇极端天气,部分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凸显,能源贫困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成为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这一领域,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姚建平深耕多年,以丰硕的研究成果与深刻的行业洞见,为破解能源贫困难题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学术研究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姚建平在能源贫困领域的成果以扎实学理和鲜明实践导向,深受业内认可。他发表的重要论文成果《城乡家庭电力能源消费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比较》,重点对比三省市城乡居民用电差异,发现三地在居民用电量、供电稳定性及炊事用电比例上均存在显著不同,并明确经济状况、住房条件和家庭用能项目对用电量的关键影响,为制定差异化能源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城乡用电差异研究基础上,姚建平将视角延伸至实践创新。他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能源贫困亟待扶贫创新》一文,立足我国能源发展实际,提出能源扶贫需在理念、模式、机制上突破创新。这一成果衔接学术理论与现实需求,引发社会对能源贫困问题的广泛关注,为推动能源扶贫实践提供有益思路。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姚建平始终注重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行业发展动力。2020 9 月,在第四届中国能源产业年会上,他发表了题为《能源扶贫:理论与实践》的演讲,明确了界定能源贫困的特征,统一了行业认知标准,推动了领域研究与实践规范化;通过解析以光伏扶贫为核心的模式,提炼出可复制的可持续路径,加速清洁能源脱贫模式推广。这一演讲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能源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推动能源扶贫从单一增收向综合治理升级,为能源扶贫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对行业理论创新与实践深化影响深远。

姚建平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路径,已获得业界充分认可。如,国家能源局在《光伏扶贫: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扶贫方式广受欢迎》报道中,引用了姚建平对光伏扶贫机制的分析:“光伏扶贫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能源扶贫政策,往往是在别的扶贫措施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时候实施的,是个多级保障。”其对光伏扶贫特征的解读,为社会各界理解这一创新实践提供重要视角。

多年来,作为破解能源贫困难题的带头人,姚建平从城乡用电差异的微观剖析,到能源贫困的宏观分析,再到光伏扶贫的实践探索,构建起一套系统完整的研究体系。他的研究成果既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基层实践开辟有效路径,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为能源行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持续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