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跑出“经济时速” 实现产量成本双超越 ——西昌钢钒炼铁厂上半年生产组织攻坚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4 煤焦化区域刚出炉的焦炭 高富林 摄.jpg

●煤焦化区域刚出炉的焦炭   高富林/摄

 

林克攀

 

2025年已经迈入下半年,西昌钢钒炼铁厂交出“期中答卷”:生铁产量超额完成上半年产量任务,超计划目标值2.3%;吨铁成本强势逆袭,环比下降210元;并自5月份起,突破2020年以来保持的成本低点,创五年单月成本新低值。这标志着该厂成功跑出了强化冶炼的“经济时速”,在生产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成本最优化。

技术创新驱动效能跃升

该厂坚持“跑赢大盘、跑赢自身”原则,严格遵循“均衡、稳定、经济、高效”的生产组织方针,加强技术创新、强化高效生产。在三座高炉持续稳定运行的同时,在成本压降、提升钒钛矿比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优水平,该厂因此两次获得西昌钢钒公司调度嘉奖。

根据普钢板块倒逼管控目标,该厂科学制定产量、成本目标,重点推进“钒钛矿+自产球团”混合炉料结构创新,实施“大风量、高富氧”冶炼模式,通过优化布料制度,配合快速响应机制,达到炉况动态平衡。三座高炉持续保持高强度冶炼,月均利用系数达到国内钒钛矿冶炼先进水平。

指标优化强化成本管控

该厂积极推行全工序极致降本,通过“三精管理”(精准配料、精细操作、精确控制)实现系统降本。重点围绕高炉、烧结、焦化工序开展深度挖潜,紧扣“高风温+富氧喷煤”做文章,通过优化炉料结构提升自产球团配比,强化配煤精度提高焦炭质量,持续降低燃料消耗,协同降低生铁成本。

上半年各工序工艺持续优化,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处于历史最优。高炉煤比、燃料比等指标持续优化,燃料降本贡献占比达54%;烧结矿全铁稳定率100%,碱度稳定率同比提高8%;球团工序成品球平均抗压强度环比提高119N/球,生球入机量稳定在历史高位;焦化工序的全焦净成本、煤气单耗等主要指标均已处于行业领先。

设备升级保障稳定生产

该厂在设备保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切实抓好三座高炉的3次计划性检修,应用快速炉况恢复技术,均实现8小时达产达效;提前完成2座热风炉预热系统改造升级,为应用高风温技术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翻车机传动系统改造,检修效率提升30%,单次检修时间由20小时缩短至14小时;2号烧结机单辊装置改造后作业率达95.9%,创年内新高。

智能化改造持续推进。完成烧结主抽风机变频改造和中控视频数字化升级,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新增皮带打滑连锁停机程序和堵料报警装置,设备故障率降低25%;针对关键设备建立“一机一档”健康档案,实现预防性维护,非计划停机时间同比下降18%。

系统协同提升整体效益

该厂烧结工序对标先进,创新钒钛矿“厚料层低负压”工艺。加强原料预处理和风量动态调整,调整设备适应性,配合适宜负压参数,将转鼓指数提升至78%以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工序积极优化配矿结构,在满足高炉炉料结构和质量的情况下,增加钒钛精矿、中粉等低价矿用量,减少进口矿用量,上半年进口矿单耗每吨铁下降58公斤。

提高球团矿的抗压强度是优化高炉冶炼效率和稳定生产的关键。该厂进一步强化造球工艺,优化“滴水成球,雾水长大”操作原则,严格控制生球水分与粒度,提高成品球抗压强度,为高炉强化冶炼提供了优质原料。原料系统确保各工序对大宗原燃料的需求,混匀矿成分波动率降低至3%以下,为全工序稳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半年,该厂将继续围绕年度任务目标,点燃稳定生产、经济炼铁的创新引擎,迸发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的新质生产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