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智能钥匙解西南复杂煤层“千千结”——川煤华荣能源公司复杂条件智能化开采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41.png

华荣能源公司绿水洞煤矿大倾角综采工作面


本报通讯员 戚彪 蔡芝源 文 / 图

在川集团煤华荣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所属龙滩煤电公司调度室内,随着操作人员指尖轻点控制按钮,8公里地心深处的3111N工作面设备闻令而动。滚滚乌金穿越褶皱带崇山峻岭,涌向地面——一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能源安全革命,正在四川盆地地质迷宫中澎湃推进。

面对倾角超60度、厚度不足1.3米的复杂煤层,华荣能源公司交出了惊艳答卷:建成17个智能化采煤面,智能化产能占比突破70%2023年,该公司以占全省23%的产能贡献了60%的产量,更扛起枯水期全省80%电煤保供重任。这家曾历经转型阵痛的国企,正依托复杂条件智能开采技术体系,成长为西南能源保供的压舱石

  

顺势而为:

顶层设计擘画智能蓝图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等政策东风劲吹,为这家坐拥20对复杂条件矿井的企业点亮航标。国家要求2026年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我们提前三年达标。川煤集团总工程师,华荣能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奚光荣表示。

华荣能源公司制定了四大发展步骤,以分批建设智能化矿井、全面建设智能采煤、有序推进智能掘进、加快实现智能洗选为目标,分类施策打造五化融合(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新型煤矿。

四川煤矿地质复杂,大倾角、急倾斜煤层超60%,薄煤层达45%,必须走差异化智能路径。华荣能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唐建强强调。公司坚持一矿一策,先后攻克30°倾斜煤层、1.3米极薄煤层、60°急倾斜煤层智能开采技术难关。石洞沟煤业公司首创急倾斜大采高柔改综技术,斌郎煤矿70°俯伪斜综采技术填补行业空白。

达州市金刚煤矿的蝶变堪称教科书式。这个曾因薄煤层开采效率低下濒临关闭的老矿,如今通过18/48轻量化支架配合煤机牵引改造,在倾角45度的1.2米薄煤层中实现单面月产5万吨。过去30人挥汗如雨,如今10人在集控中心轻点鼠标就能完成全流程。党委副书记、矿长王太全指着远程监控屏上自动跟机的支架群,言语间充满自豪。

  

逆势突围:

创新利剑破译地质密码

  

四川煤矿的先天不足,恰恰倒逼出硬核原创技术。华荣能源公司总工程师唐锋展示的数据令人震撼:60.7%大倾角煤层、45.4%薄及极薄煤层、普遍存在的软顶软底……这些曾被视为开采禁区的复杂条件,如今成了技术创新的沃土。

2023年堪称华荣的技术突破年:石洞沟煤业公司全球首创60度急倾斜大采高柔改综技术,斌郎煤矿70度俯伪斜综采刷新纪录,叙永一矿1.3米极薄煤层智能开采填补西南空白。

如同在斜坡上精密搭积木,每个支架都需动态调整。技术团队开发的支架中心距监测、自动挡矸等核心技术,使急倾斜工作面跟机率跃升至80%

在太平煤矿,液压支架搭载的智能触手”——破碎顶板自动接顶装置以0.1秒极速响应实时护顶,这项专利使顶板事故率骤降92%

创新背后是强大的产学研用生态支撑。与中煤科工联合研发的复杂煤层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精度达厘米级;同中国矿大共建的复杂条件开采实验室已孵化9项行业标准;华荣能源公司工匠学院更培养了30余名省部级技能大师,为智能化注入不竭人才动力。

 

乘势而上:

5G赋能全域智能升级

  

走进四川省首座国家级智能化矿井龙滩煤电公司,5G信号覆盖井下所有主干巷道,AI视频系统自动识别违规行为。调度中心主任徐磊操作的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映射井下3万个监测点状态。这里已成为行业智能化建设的标杆打卡地

示范效应加速扩散。华荣能源公司正全面推进智能化矿井综合管控平台、矿山骨干网络升级、中厚煤层智能采掘面建设、皮带集中控制智能化改造等关键项目。

今年以来,国家矿监局向全国推介集团复杂煤层智能开采原创技术;太平煤矿获评2024年度西南煤炭行业唯一标杆煤矿;石洞沟煤业公司智能开采案例成为西南唯一行业标杆。

洗选环节同样向智能化要效益。以石板选煤发电厂为标杆,公司对标煤炭工业十佳选煤厂,完成洗煤集控、浮选加药、原煤采样、配煤入洗等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洗选效率跻身国内同类型厂前列。

代池坝选煤厂投运超高压压滤煤泥脱水系统,实现煤泥资源化高值利用;绿水洞洗选厂经浮选系统改造,精煤年产量突破30万吨。通过组建广安前锋精煤公司托管龙滩洗选、重组代池坝选煤厂接管唐家河洗选厂等举措,华荣能源公司正加速洗选板块资源整合,迈向安全高效、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新阶段。

从千米井下支架群的精准舞动,到洗选车间的高效运转,华荣能源公司以智能化技术为钥,在西南复杂地质迷宫中开辟出一条安全、高效、绿色的开采通途。当智能化产能突破70%大关,不仅标志着一家传统煤企的华丽转身,更彰显了科技创新对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石作用——这道照亮地心的智能之光,正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