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下的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态势复杂且充满变革。从产业规模看,虽受带量采购等因素冲击,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业收入预计仍可达约1.35万亿元,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数量同比增长27.7%,显示出中高端产品加速迭代的活力。然而,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市值降至1.31万亿元,缩水约14.8%,多家上市公司业绩承压,细分领域发展分化明显,医疗设备受政策落地节奏影响、体外诊断受集采扩围冲击,不过高值耗材部分领域已逐步适应集采走向增长。
在医疗器械行业变革与机遇交织的关键时期,一位以创新为翼的行业先锋正破浪前行——他便是温州施乐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胜武。他怀揣着对技术革新的极致追求,在医疗器械领域冲破传统技术的壁垒,将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构建起从实验室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生态链,为行业开辟出一条兼具技术深度与商业价值的革新之路。
郑胜武投身医疗器械行业多年,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洞察与坚定不移的创新决心,带领施乐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技术攻坚的征程中,他主导的“无痛经皮给药微针贴片研发”项目堪称经典之作。传统给药方式痛点诸多,郑胜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做出改变。他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基于经皮给药(TDDS)技术,采用透明质酸(HA)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等生物相容性材料,成功开发出无痛可溶微针贴片。这款贴片微针密度高达250根/cm2,针体溶解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药物释放时间2小时内,极大提升了给药的便捷性等。该技术成果丰硕,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10篇高水平论文,更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助力施乐康成功跻身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在生物材料领域,郑胜武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创新实力。他牵头的“多酚抗衰老抗炎生物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超分子组装与表面修饰技术,将植物多酚功能材料化,构建独特的纳米拓扑结构。研发出的生物材料在水中放置1年抗氧化性能衰减小于10%,成功应用于祛痘、抗衰化妆品,为企业开拓医美新赛道立下汗马功劳,该项目预计新增产值700万元。此外,郑胜武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的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胶囊型生物可吸收肠道吻合器研究”,也为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积累了关键技术经验。
技术创新是第一步,如何将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推向市场,郑胜武有着清晰的思路与卓越的执行力。他主导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司研发体系,成功实现一步成型可溶微针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得微针贴片产能从每天数千片跃升至数万片,产品合格率从40%~50%大幅提升至95%以上。施乐康的医疗器械产品不仅在医美领域大放异彩,更凭借过硬品质被纳入多家医院采购清单。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郑胜武积极推动施乐康与国科温州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深度合作。与温州医科大学合作开发的水凝胶微针贴片联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改善女性面部皮肤老化方面效果显著,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优秀范例,加速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
2009年,郑胜武组建的施乐康在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仅有100平方米的场地里艰难起步。历经多年拼搏,如今的施乐康已成长为拥有120人团队、4000平方米场地的行业新锐。公司建立了2000平方米十万级净化车间和300平方米万级净化实验室,配备60多台大型生产与研发设备,硬件设施实现质的飞跃。
在郑胜武的带领下,施乐康业绩一路高歌猛进,连续五年保持50%的高速增长。到了2024年,公司年产值达1亿元,发展势头强劲。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施乐康先后荣获“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亩均论英雄优秀企业”等荣誉,产品通过中国泰尔实验室检测,在行业内树立起良好口碑与品牌形象。
从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到如今带领企业在医疗器械行业叱咤风云的掌舵人,郑胜武用近15年时间书写了一部创新驱动发展的奋斗史。他以生物医学为根基,以产业转化为桥梁,在生物材料、微针给药系统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正如他始终坚守“改善医疗体验”的初心。郑胜武在医疗器械革新道路上的探索,仍在持续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李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