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改革破局激活“一池春水”——淮北矿业装备分公司以项目经理负责制抢市场小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赵德强 周俊英


今年以来,面对变局与挑战交织、压力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安徽淮北矿业集团生产装备分公司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市场化改革,将项目经理负责制作为破局之钥,构建起权责对等、激励有效、活力迸发的内部市场化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发展答卷。

破旧立新:构建市场化运营新机制

过去我们就像在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公司龙湖制造项目部经理李渝感慨道,现在每个项目部都是独立核算的经营主体,我们必须精打细算过日子。

该公司打破传统安拆-修理-制造三大板块壁垒,组建17个专业化项目部,构建总部管战略、项目部抓落地的两级扁平化架构。通过这一改革,审批层级从5级压缩至2级,决策效率提升60%,真正实现让一线决策者直接指挥作战

现在就像在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样。李渝说,公司赋予项目部经理成本控制、技术决策、分配建议、人员优化四项核心权限,通过建立责任状+权力清单+利益链条对等机制,让项目部从被动执行单元变身自主经营主体

在薪酬改革方面,该公司推行项目部经理契约化管理,与项目经理签订经营责任状,将利润、安全、质量、创新等几大核心指标纳入刚性契约,完成率与薪酬硬挂钩,强化精准激励。积极构建固定基本薪酬+任务绩效薪酬+超额利润分享激励薪酬的薪酬体系,浮动薪酬占比82.3%,岗位薪酬差距进一步拉大,超额利润最高可获得0.15系数的奖励。今年一季度薪酬数据显示:效益突出的龙湖制造等项目部经理薪酬增加4.67万元,效益滞后的龙湖运输修造等项目部经理薪酬核减10.43万元,鲜明传递效益决定薪酬、贡献影响收入的考核导向。

现在不是领导推着干,而是大家抢着干。该公司运营管控部副部长周俊英介绍,新的激励机制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为干部职工的共识。

改变观念: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自项目经理负责制实施以来,生产装备分公司各项指标全面提升。安拆作业效率从2016年的98/30天提升至2025年的121/30天,提高23.47%;人员从20161330人锐减至658人,降幅51.6%,实现减员增效。支架修理效率提升108.9%,今年以来维修质量实现零误差、零缺陷、零次品、零投诉。制造业务年产值从成立初期的4810万元增至1.91亿元,增长近4倍;人均年产值从78.85万元提升至178.5万元。

市场化思维深刻改变了职工行为模式。各项目部从推三阻四接任务转向主动对接拓业务,今年上半年,外部创收81.73万元;从算出勤转向算效益,主动研究降本增效措施,今年1-5月份,修理专业材料收入同比下降8.59%,降本增效显著。

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最大的收获是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涛说,等靠要抢争闯,市场化思维已深入人心。

双轮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单轨吊维修基地,技术团队正在对刚下线的整机进行最后调试。过去我们只能修部件,现在实现整机维修,预计年增收1000万元。该公司龙湖运输修造项目部经理张广震自豪地说。

该公司以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契机,创新建立内部市场化激励机制,有效激发职工钻研技术、提升技能的内生动力。实施技能登高计划,通过0.8-1.2倍差异化技能津贴精准激励,培育出一批高技能人才,10人在第十四届淮北矿业集团名师高徒大赛中跻身前三,成功孵化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各1名,打造出一支技艺精湛、实力雄厚的能工巧匠梦之队

聚力攻坚工艺革新,首创立柱局部熔覆技术,年降本240万元;自主加工1.08万件销轴,创收34.41万元,按市场化机制项目部直接计提10.32万元工资;导硐刷面新工艺破解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拆除难题,引领技术革命;建成11条智能化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率达100%,实现减员15人、产能提升40%、工效提升98.5%,年降人工成本202.5万元。主动破圈布局煤仓清理新业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和后劲,预计新增年收入500万元。

该公司将安全管理与市场化机制深度融合,把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理念融入生产经营之中。设立专项安全工资,安拆、修造项目部每月分别按2500/人、1500/人计提,使安全效果与收入直接挂钩,安全不好的收入差距达15%,有效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开展精品工程创建及互查互学活动,评选3个标杆项目部,市场化奖惩10.96万元,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率提升至92%,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步。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詹振江表示:生产装备分公司将着力实施三级突破战略。首先,推动项目经理负责制从形似神至的质变升级,通过市场化机制与文化基因的深度融合,构建人人懂经营、岗岗创价值的生态体系;其次,推进三、四级市场建设,下沉核算单元到班组、岗位,激活基层创效活力;最后,强化七控一加强成本管控,力争全年增效6%以上,实现从短期增效长期固本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