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红光
翠峦倒影吐清流,洞口风花香暗浮。
水浸霞红烟带绿,诗囊添得宦中游。
这首《洞口烟霞》所描写的是四川青霞镇的烟霞湖。青霞原名龙凤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旧县志载:“洞口槽倒马坎,相传有石马,每落霞则鸣号来往嘶风,人常见之,石上有马蹄痕。”县志还记载:龙凤场有神马寺祠,相传旧有石马,常出。乡人逐步之,至倒马坎旋没。这里历来就有“洞口烟霞石马嘶”“洞口晴烘出岫云”“洞口漕每日有落霞飞,有神马往来嘶鸣”的种种传说,还有倒马坎、仙台山、观音寺、宝珠寺、绿云观、龙居洞等众多历史名胜。清代诗人汪屏山,曾多次采风此地而触景挥毫,写下了“龙盘凤逸岭中分,石马嘶风忆旧闻;岂恋烟霞供啸傲,总缘佳胜积氤氲;峨嵋秀景含山月,洞口晴烘出岫云;客羡桃园随处是,临江梓里定扬芬”的诗句,真实地再现了这里独特的奇山丽景、古迹风貌。清代翰林李惺也称赞这里“处处皆桃园”,并非虚言。县令宋载的《洞口烟霞》,同样描写了龙凤场方圆十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并载入史册。
烟霞湖拥有自然山水、古寺道观和动人传说,为烟霞湖开发利用奠定了历史与人文基础。
烟霞湖原名毛家沟水库,蓄水面积500多亩、蓄水量500多万立方米,属人工湖泊,水深浅则十多米深则二三十米,四周山丘林地面积1800多亩。烟霞湖呈树枝状分布,湖面蜿蜒曲折,九曲十八弯,环绕20多座山峰。湖区水天一色,山青林翠,郁郁葱葱,古木峥嵘,遮天蔽日,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雀飞鱼跃,加之只有一穿山隧道通往湖区,俨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景象。
烟霞湖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区,向平坝过渡的丘陵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山、有水、有寺,人文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夏日之晨、秋季傍晚,常见湖面升腾起云雾,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置身湖光山色中,但见林翠岸曲,碧波景深,白鹭成行峡中飞,群蛙弹奏响春水。湖面上花船彩艇悠悠荡荡,好一副闲情逸致。夕阳西下时,晚霞染红了西天,湖中好似开出了一朵一朵的鸡冠花……游人或泛舟于碧波之间,或驾快艇飞驰于水面上,或纵情于山林深处,可度假、可疗养、可垂钓,是夏季旅游度假、休闲避暑的绝佳场所。
烟霞湖距大邑县城十余公里,属川西旅游环线的景点之一,远近闻名的烟霞湖花船节,设开幕式、文艺演出、烟火晚会、鱼鹰叼鱼表演、水上捉鸭子比赛、龙舟拔河比赛、花船比赛、寻宝、垂钓、商贸活动等,内容丰富多彩,极富地方文化特色。每年农历三月三花船会期间,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赶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近年来,烟霞湖畔、仙台山下,群山环抱中的栋栋庭院,无不吸引众多都市人前来置业家居。在青山依依、湖水蓝蓝、绿草青青、绿树成荫的“天然氧吧”中享受生活,他们深深感受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品味如诗如画般村落的艺术创意和浪漫,还能亲自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耕生活,使这里成为川西旅游环线心灵牧场、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区。在半小时生活圈层的山水画卷中,有许多都市人在此享受清洁的空气、舒适的环境,乐享优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