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优化策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牛萧晴

在普惠金融框架下,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优化是推动乡村振兴与金融公平的关键路径。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布局、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强化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以及深化数字技术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四个维度,提出系统性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可持续性与包容性,为缩小城乡金融差距提供实践参考。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布局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服务效率的核心因素,要推动物理网点与数字平台双轨并进,构建多层次服务网络。物理网点建设应聚焦偏远地区,通过政策激励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如对设立县域分支机构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同时,推动流动金融服务车助农取款点等轻量化服务模式,弥补固定网点覆盖不足。数字平台方面要加快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整合农户资产经营及信用数据打破信息孤岛。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传统金融产品和农村需求错配是服务低效的主要原因,要针对农业周期长风险高抵押物匮乏的特点开发差异化产品。例如,推广“保险+期货”模式,用价格保险对冲农产品市场风险,降低农户违约概率,同时探索活体畜禽农机具等新型抵押品,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抵押物确权与流转。在服务模式创新上可引入“金融+产业链”模式,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提供全链条融资支持,如为农业合作社提供订单融资,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上下游农户。此外,应发展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生态农业农村清洁能源等项目,促进经济与生态效益协同。

 

强化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农村金融的高风险性要求构建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政府层面需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费补贴比例,降低农户参保成本。金融机构应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将气象数据、市场价格等外部变量纳入风险预警系统,实现风险早识别、早干预。同时,可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通过“政府+银行+担保”模式分散风险。例如,设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基金,为县域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补偿。此外,需加强农户金融素养教育,通过田间课堂、线上课程等形式普及信用知识,减少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

 

深化数字技术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是破解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需加快5G、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在农村的布局,降低数字鸿沟。金融机构应开发适配农村场景的移动金融App,集成贷款申请、还款、保险理赔等功能,简化操作流程。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农户消费、社交等行为数据,构建替代性信用评分模型,为无征信记录农户提供融资机会。

从普惠金融视角来看,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优化是系统性工程,要依靠基础设施完善、产品创新、风险防控和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以此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金融差距。四个方面相互支撑、彼此配合,共同构建覆盖广泛且功能完备、风险可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金融支撑。

(作者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