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打通中国经济的“任督二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李凤发


7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总书记的指示,是我们的根本遵循。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破解深层结构性矛盾、驱动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它以五统一、一开放为坚实框架,精准锚定无序竞争、品质瓶颈与落后产能等顽疾,为中国经济在复杂变局中稳健前行开辟通途。

五统一

筑基塑形,畅通血脉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铺设公平竞争基石。产权模糊、准入各异、规则不一,滋生跨域纠纷与隐性壁垒,徒增交易成本,窒息创新活力。亟须构建全国贯通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与交易规则体系,奠定公平土壤,让要素资源如活水奔涌,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

统一市场基础设施,架设要素流动桥梁。区域间交通、通信、物流鸿沟,尤使中西部与乡村酒香难出深巷。打造全国一体化的高效交通网、广覆盖信息网、智能化物流链,是破除地理桎梏、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中欧班列的实践表明,一条国际通道即可激活沿线经济。加速国内基础设施统一布局与互联互通,方能铸就大市场的钢筋铁骨。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厘清有为有效边界。诸侯经济下的地方保护扭曲竞争,阻滞资源配置。根治之道在于统一准入标准与普惠政策,推动政府角色由干预者服务者转变,减少不当介入,真正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唯有行为尺度一致,方能营造透明可预期环境,让各类主体在平等舞台上竞相发展。

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织密秩序守护之网。标准不一、执法失范,为假冒伪劣、欺诈失信留下空间,侵蚀消费者权益与市场健康。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标准、认证体系与信息共享平台,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执法,构建一处失信、全国受限的严密格局,以重典震慑违法,捍卫公平竞争。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拆除流动梗阻之墙。户籍束缚、资本低效、技术转化不畅,要素流动遇阻。亟须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搭建高效技术交易平台,让人才、资本、技术如江河入海,自由涌流、优化配置。此乃提升要素效率,驱动经济向创新与效能跃升的澎湃引擎。

一开放

源头活水,激荡内外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汇聚澎湃发展动能。破除地区封锁与行业垄断,鼓励民企参与混改、支持跨境并购,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竞合共赢,增强内生动力。同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放宽外资准入,助力中企全球化布局、配置全球资源,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内外开放双轮驱动,为统一大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聚焦难点:

精准发力,攻坚克难

建设进程中,必须直击核心障碍:根治低价无序竞争,重塑健康市场生态。短视的低价倾销、以次充好,败坏秩序,戕害行业,迟滞升级。须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定义恶性竞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强化执法协同,形成强大威慑。辅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与强化行业自律,引导企业回归以质量与服务为本的良性竞争轨道。

驱动品质跃升,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消费升级浪潮下,品质已成企业生命线。需构建接轨国际的先进标准体系,提升认证公信力;运用财税优惠激励研发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唯此,方能实现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跃升,赢取全球竞争主动权。

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产业涅槃重生。钢铁、水泥等领域落后产能,吞噬资源、污染环境、扰乱秩序。须科学设定退出标准,善用环保、能耗、电价、税收等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精准倒逼。配套做好职工转岗安置、债务稳妥处置工作,纾解社会阵痛。积极引导退出产能向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完成产业破茧重生,优化经济结构。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场重塑经济规则、调整深层利益的深刻变革。其核心远非物理连接,而是通过五统一、一开放的制度重构,疏通要素自由流动的经脉。当政府精耕制度供给与公正监管,企业专注品质提升与创新突破,落后产能有序让位于绿色高效新动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