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彭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湘潭这片红色热土上,一位短发如戟、目光如炬的女子,用二十余载光阴书写了一部当代巾帼的创业传奇。她,就是从花石镇琵琶村走出的“铁娘子”曾斯琴。从18平方米的包子铺到2700平方米的生态农庄,从“非典”时期的绝地求存到疫情大考下的华丽转身,这位1976年出生的湘女,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在商海沉浮中淬炼出璀璨的人生华章。
筚路蓝缕启山林 巾帼不让须眉志
1996年的夏天,当同龄人纷纷奔赴体制内的安稳岗位时,刚从大学毕业的曾斯琴却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放弃包分配工作,下海经商。这个选择背后,是父母在18平方米小店中佝偻的背影,是蒸笼氤氲里模糊的皱纹,是“起早贪黑卖包子,供儿读书到天明”的辛酸岁月。三番恳求,终得父允;三年学艺,尽得真传。当她以“老铁”为名注册商标时,不仅传承了父亲的小名,更熔铸了“铁一般坚韧、铁一般信念”的家风精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湘潭十万垅的小饭店里,曾斯琴既是掌柜又是伙计,晨曦微露时采购食材,星辉满天才盘点账目。切肉的手磨出血泡,算账的眼熬得通红,但她始终记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训。当店面从100平方米扩展到2700平方米时,这位短发女子站在新装修的酒店大堂,眼中闪烁的不仅是事业有成的喜悦,更有“会当凌绝顶”的壮志豪情。员工们说她是“铁娘子”,却不知这钢铁般的意志里,流淌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与泪水。
沧海横流显本色 危机之中见真章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非典”疫情如黑云压城,餐饮行业遭遇灭顶之灾。曾斯琴的酒店门可罗雀,资金链几近断裂。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里,她望着员工名册上那些熟悉的名字——张师傅家里有卧病的母亲,李大姐的孩子正读高中,王阿姨的丈夫下岗多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责任感,最终战胜了放弃的念头。她典当首饰、缩减开支、开发外卖,像沙漠中的胡杨,将根须深深扎入岩缝,只为守护那片生命的绿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危机往往孕育转机,曾斯琴在行业寒冬中敏锐捕捉到食品加工的春讯。2005年,她首创切块小包装腊味,犹如在传统腊味市场投下一枚创新炸弹;外婆菜的研发,更将家常味道升华为商业密码。两年间,长沙分厂拔地而起,二十余省市经销商络绎不绝。在商海惊涛中,她以创新为楫,以品质为帆,终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美景象。
生态农庄绘新卷 三产融合谱华章
2010年,当“老铁生态农庄”的招牌在伍家花园竖起时,曾斯琴已完成从餐饮经营者到现代农业开拓者的蜕变。800亩土地上,一产种植养殖、二产食品加工、三产休闲旅游,如三条蛟龙相互缠绕,舞动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经图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与“科技赋能、智慧管理”的现代气息在这里水乳交融。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农庄等荣誉纷至沓来,腊牛肉、卤牛腱子等产品在中部农博会上摘金夺银,印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商业真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曾斯琴深知共同富裕才是大善之美。她与周边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年收购蔬菜禽畜超百万元;举办“邻里节”宴请乡邻,十年支出逾百万;为花园村修路装灯,解决5000余人次就业。这些举措,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编织成命运共同体。员工们常说:“我们的‘铁娘子’,心里装着钢铁般的意志,也装着棉花般的柔软。”
扶贫济困践初心 大爱无疆显担当
曾斯琴创业成功,扶贫济困也十分积极。助残日的慰问金、福利院的励志故事、特困生的学费资助……十余年来,她累计捐赠超百万元,用爱心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晴空。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时,她率先转产防疫物资,捐赠价值8万元急需品;2021年湘潭疫情反扑,她又组织突击队奔走一线。
在脱贫攻坚战中,曾斯琴创新“以购代捐”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她说:“扶贫要像老铁腊肉,经得起时间熏烤;帮扶要似陈年佳酿,耐得住岁月沉淀。”这种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智慧,正是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起点”的生动诠释。当看到帮扶户搬进新房的笑脸,孩子们拿到新书包的欢呼,这位“铁娘子”眼中常含泪水,因为她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文化铸魂育匠心 百年老店梦可期
走进老铁生态农庄,“铁的信誉、铁的品质、铁的精神”十二个大字熠熠生辉。曾斯琴将传统工匠精神注入现代企业管理,像培育老树新枝般呵护品牌成长。腊味制作遵循“三分选料七分工”的古法,外婆菜坚持“妈妈的味道”的标准,就连一碗普通米粉也要“熬汤不过夜,配料不过午”。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让人想起《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情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身为湘潭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致公党湘潭市委委员、致公党湘江支部主委、湘潭市餐饮协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肩负者的曾斯琴,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短发造型,依然会在车间与工人讨论工艺改进。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者风骨,看到了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巾帼气概,更看到了新时代女性企业家“柔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的飒爽英姿。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曾斯琴的创业史,是一部个人奋斗与时代浪潮的交响诗。她用铁一般的意志突破性别桎梏,用钢一般的韧性穿越经济周期,用火一般的热情温暖世道人心。这位湘潭女儿以确定性的努力证明: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从来不只是财富的积累,更是价值的创造、文明的传承、责任的担当。正如她在日记中写下的誓言:“愿做湘潭一块铁,百炼千锤终不悔;甘为商海一滴水,润物无声写春秋。”这,或许就是当代女企业家的最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