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4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杏花村外史》之第三季(连载之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杨仁宇/

41.png

薛仁贵汾河湾射雁。

42.png

薛仁贵回到杏花村。

第七回    

酒暖寒疆仁贵传奇

汾河逐雁杏花逢,干和伴程意气雄。

功就荣归兴酒巷,唐时佳酿韵无穷。

 

唐初,河东汾河湾风光旖旎。澄澈的河水波光闪烁,微风拂过,芦苇沙沙作响,宛如大自然的轻声吟唱。贫寒的薛仁贵居于河畔,他天生神力,箭术更是百发百中,远近闻名。

一日,家中断炊,薛仁贵望着汾河上空南飞的雁群,眉头紧锁,眼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深知,只有射下一只大雁,才能换来家中几日的温饱。他快步走到屋内角落,抓起那张陪伴多年的硬弓,抽出一支锋利的羽箭,大步流星地来到空旷的河滩。双脚稳稳分开,扎下坚实的马步,他深吸一口气,拉弓如满月,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雁群中最肥硕的那只。随着一声清脆的,利箭破空而出,正中大雁左翼。

大雁哀鸣着,扑扇着受伤的翅膀,歪歪斜斜地向远方逃去。薛仁贵眼神一凛,脚下生风,飞速穿过芦苇荡。眼前豁然开朗,杏花村映入眼帘,杏花如云似霞,微风拂过,花瓣如雨般飘落。受伤的大雁体力耗尽,坠落在村口酒坊前。

这时,酒坊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一位白发矍铄的老者。老者看看大雁,又看看气喘吁吁的薛仁贵,笑着问:这雁是你射的吧?薛仁贵微红着脸,喘着粗气点头,如实说了家中困境。老者眼中满是怜悯,伸手相邀:孩子,进酒坊歇歇。走进酒坊,只见巨大的酒缸排列整齐,酒香扑鼻。老者舀了一碗酒递过去:喝口酒解解渴。薛仁贵接过一饮而尽,瞬间浑身舒畅,忍不住赞叹:还是这汾州干和的味儿,太勾人!老者捋须,满脸自豪:看来你懂酒,咱这汾州干和传承多年,靠的就是这独特的风味。

喝完酒,薛仁贵擦了擦手,准备离开。老者拦住他,掏出几吊钱塞过去:这雁我买了,你拿去添些粮食。薛仁贵眼眶泛红,连声道谢,攥着钱匆匆回了家。

这次杏花村之行,薛仁贵记住了汾州干和的美味,也记住了老者的善意。不久之后,边境战事吃紧,战报如雪片般飞至京城。朝廷下令大规模征兵,抵御外敌入侵。薛仁贵听闻消息,心中热血沸腾,一心想要出人头地,改变命运。他毅然决定投身军旅,奔赴战场。

临行前,他特意来到酒坊,买了一坛汾州干和。老者得知他要去从军,眼中满是赞赏之色,用力拍了拍薛仁贵的肩膀,说道:好小子,有出息!随后,老者转身走进屋内,精心挑选了一个精致的小酒壶,小心翼翼地将汾州干和灌满,双手郑重地递给薛仁贵,叮嘱道:孩子,带着这酒,战场上保平安,想家了就喝一口,解解乡愁。薛仁贵双手接过酒壶,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入怀中,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初上战场,塞外的夜晚寒风刺骨,如刀割般刮在脸上。每逢此时,薛仁贵便会轻轻解开衣襟,伸手从怀中掏出那个小巧的酒壶。他用拇指轻轻拨开壶盖,将酒壶缓缓倾斜,琥珀色的酒液顺着壶嘴流入他的口中。酒入愁肠,温暖了他的身体,也慰藉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一场对抗九姓铁勒的大战中,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来势汹汹。薛仁贵所在的部队陷入了苦战,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双方都伤亡惨重。薛仁贵虽作战勇猛,手中长枪舞得虎虎生风,枪影如龙,所向披靡。但经过长时间的拼杀,他的体力渐渐不支。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如雨般滚落,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尘土中。他的眼神中,也渐渐露出一丝疲惫。敌军的冲锋声如潮水般涌来,他咬紧牙关,心中默念:不能倒下,不能倒下!

就在这时,敌军再次发起猛烈冲锋,形势万分危急。薛仁贵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坚定。他猛地伸手入怀,掏出酒壶,牙齿紧紧咬住壶盖,用力一扯,将盖子甩到一旁。随后,他仰起头,将酒壶中的汾州干和猛灌几口。刹那间,酒劲上头,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大喝一声,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战场,挥舞着长枪,如猛虎下山般再次冲入敌阵。长枪在他手中呼呼作响,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士兵们见主将如此神勇,士气大振,呐喊着跟随薛仁贵奋勇杀敌。最终,唐军大败九姓铁勒。

随着战事的推进,薛仁贵随军辗转各地,出征频繁。没过多久,那坛精心准备的汾州干和就见底了。此后,在漫长的征战岁月里,他只能在随军所到之地,寻些当地的米酒来解馋。然而,这些米酒大多味道酸涩,口感寡淡。每次端起米酒,薛仁贵都会微微皱眉,轻抿一口后,便无奈地放下。但即便如此,每到夜深人静,薛仁贵还是会倒上一碗当地米酒。米酒入喉,那股酸涩让他微微皱眉,可在这酸涩之中,他仿佛又捕捉到一丝熟悉的气息,让他的思绪瞬间飘回杏花村。他想起酒坊里排列整齐的大酒缸,想起那位和蔼可亲的老者,想起第一口汾州干和入喉时的惊艳与满足。此刻,他对汾州干和的渴望愈发强烈,那不仅仅是一种美酒的滋味,更是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在后来降服高丽、击破突厥的诸多战役中,尽管身边再无汾州干和相伴,但心中对汾州干和的那份执念,始终支撑着他在战场上奋勇拼杀。无数个战火纷飞的日夜,这份对家乡美酒的思念,成为了他心中最温暖的慰藉。多年后,薛仁贵战功赫赫,终于得以衣锦还乡。他骑着高头大马,一路疾驰,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便是快马加鞭赶往杏花村。  

一踏入酒坊,薛仁贵便一眼认出了那位老者。他眼眶泛红,几步上前,紧紧握住老者的双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老人家,我回来了!老者眼中也满是欣喜,拍了拍薛仁贵的手,说道:孩子,可算把你盼回来了!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这一笑之中。

酒坊内,老者早已为他备好了最上等的汾州干和。薛仁贵双手颤抖着端起酒碗,放到鼻尖下,轻轻嗅着那熟悉的芬芳,仿佛要将这股香气深深印入心底。随后,他缓缓饮下,每一口酒都带着无尽的回味。这一刻,多年的征战疲惫、无尽的思乡之苦,都在这一口汾州干和中烟消云散。

为了感谢杏花村和汾州干和在他漫长军旅生涯中的默默陪伴,薛仁贵出资对酒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此后,凭借他的威望与影响力,汾州干和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大唐最负盛名的美酒之一。而薛仁贵与汾州干和在杏花村的这段传奇故事,也被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一段永恒的佳话。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