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以“四种经营理念”为引领,不断拓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维度,锚定强管理、提质效、增效益目标精准发力,降本增效成效显著,一季度商品煤产量同比增长27.2%,降本增效突破400万元……
以“紧日子”思维过上“好日子”
过“紧日子”不仅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该公司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破局之策,已内化为全体干部职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与长期坚守的行为范式。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经营降本增效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等经济活动的管控措施,系统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成本分级管控体系。以农耕体验园项目为转型支点,高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划分耕地45块,种植农作物22种,打造了让沉睡土地“生金”的“中能模式”;截至4月底,“十项费用”同比节支率达5%,水电节能率4%,后勤外委费用降低8%,勤俭节约的理念已深植人心,成为全员共守的行为准则。
依托“九全九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深度融合智能化建设成果,打造安全管理“一张网”。在袁大滩煤矿调度信息中心,279路工业视频实时监控井上下重点区域,中央变电所巡检机器人按预设轨道自动作业,实现关键设备全天候智能巡检。“过去多人协同的巡检任务,如今通过智能系统就能高效完成。”调度信息中心技术人员介绍说。
该公司深化双重预防机制,构建“AI视频识别+人员定位+智能预警”三位一体防控体系。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能根据顶板压力智能调整支护参数,支护效率提升40%。
以“赚钱”逻辑重构“花钱”哲学
持续强化市场意识、效益意识与投资回报意识,推动经营思维从“会花钱”向“会赚钱”深度转变,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见到实效、实现增值。
走进大师创新工作室,“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杨玉刚正带领团队攻关“智能化综采设备故障预判”技术。该技术通过设备运行大数据构建“健康档案”,实现从“事后维修”到“事前预警”的跨越。虚拟仿真系统将井下设备数字化,有效减少突发停机风险。
该公司深化校企合作,依托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实施内生式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占比提升至87%以上,12项“五小”创新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奖项。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生产提质增效,有效缩短技术成果转化周期。袁大滩煤矿全新引进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TEM)、钻孔雷达等先进技术,构建“空—地—孔”一体化协同探测体系,显著提升了水害治理效能;优化改进双向自动隔爆装置,经测算,每200米巷道安装成本降至1.2万元,较原模式节约1万元,年预计节省费用超百万元;推行“一人一器捆绑式”设备管理,精密仪器使用寿命延长30%,设备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0%,走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新路子”。
以“乙方”视角重塑“甲方”定位
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和“双碳”目标推进,传统燃料煤增长空间明显受限,该公司扭转思维定式,深化市场分析研判,精准把握市场规律与格局,主动“走出去”闯市场。
坚持换位思考,从“乙方”视角洞察客户需求,以开放姿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客户黏性、扩大市场话语权,推出定制化混煤产品,客户满意率达到100%。主动出击,转变销售策略,变燃料为原料,打造“动力煤+化工煤”双产品矩阵,积极开拓化工、建材等市场;强化协同意识,深化内部业务协作,推行“库存动态管理”模式,优化仓储数量与补货周期,物料分拣时间缩短25%,库存周转率同比提高20%。在内部推进流程再造,压缩沟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中能煤田以 “九链九增” 经营管理模式为抓手,创新推出“131” 全流程管控与双线管控机制,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设备维护成本降低25%。机修车间电修班组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水泵叶轮拉马,年节省人工费16万元。
在生产环节,通过优化布局、改进工艺,采煤效率提高20%以上,煤炭损耗率显著降低。物资管理上,严格审批采购计划,推行回收复用,一季度完成377项修旧利废项目,创效122.37万元。
以“营销”导向激活“生产”动能
在生产组织调整和工艺优化中,该公司将“营销思维”融入生产全链条,以市场导向重构生产布局。
建立“材料消耗动态台账”,实行班组材料定额管理,将锚杆、金属网等耗材使用量与绩效考核挂钩,推动全员从“用了算”向“算着用”转变。为每台设备建立电子档案,通过定期健康诊断延长关键部件使用寿命,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40%。同时,拓宽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范围,积极鼓励小发明、小改革,对技术含量高、应用效果好的创新项目,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
坚守“稳产才能高产”理念,建立包含12大类故障的数据库,扎实有效做好隐患智能识别工作,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紧盯生产现场,通过“岗位技改创效”不断优化生产运行。袁大滩煤矿11211进顺绕道顺利贯通,11211回顺掘进以801.8米的进尺成绩,打破近一年来的生产纪录,为矿井生产接续按下“加速键”;创新“边掘进边回收”作业法,材料回收率达98.2%,材料复用价值同比提升22%;持续开展“金点子”“创新创效”“降本增效”等活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揭榜攻关”,为公司优化运行、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增添源动力。
(王瑞 蔡海涛 王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