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慧
在武陵山脉褶皱深处的保靖县黄金村,43岁的村党总支书记石英超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地图——20年前手绘的《家庭产业规划图》。泛黄的图纸上,铅笔标注的“茶山”“鸭棚”“育苗区”已被现实覆盖:全村148家茶企年产值破亿元,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返乡青年在抖音直播间用苗语带货,山间公路蜿蜒如金线串起连片生态茶园。
从一名为儿子奶粉钱发愁的农村妇女,到湖南省三八红旗手、黄金茶产业领军者,石英超用20余年完成了一场中国式乡村突围的“非典型实验”。她的故事,是观察中国乡村振兴底层逻辑的一扇窗口。
●拓荒者逻辑:
在产业废墟上重构生存算法
2002年,石英超的人生被切割成两个时空:在南下工厂流水线上的两个月,她反复计算着时薪与儿子奶粉开销的差值;返乡后面对荒草丛生的6亩薄田,她在笔记本上写下“种豆—失败—欠收”的公式。
“数学不会骗人,但土地能创造新变量。”当她发现种豆亩收益不足300元,而当时保靖黄金茶鲜叶收购价已达每斤5元时,一场静默的产业革命在湘西群山间萌芽。
其破局方式为:以劳动力替代丈夫跑运输、自己养猪养鸭,用养殖业现金流填补茶树成长期的“产业真空带”;技术杠杆剪枝育苗技术让茶苗成本从0.7元/株降至近乎零,破解了资金困局;信用资产2007年5000元贷款创造的不仅是茶园,更是“诚信拓荒者”的民间信用IP,这使她在2014年竞选村干部时得票率达87%。
湖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将其总结为“石英超模型”——以家庭为最小经济单元,通过产业组合拳对冲单一农业风险,在微观层面重构生产要素配置。
●组织者密码:
乡土社会的动员炼金术
2014年的那个秋夜,当石英超把自家茶苗塞给母亲时,她实践的是中国乡村最古老的博弈:用血缘信用为产业革命背书。“如果连亲妈都不敢种,凭什么让乡亲冒险?”
这场动员暗含三重智慧:关系货币化免费茶苗+保底收购,将亲情转化为风险共担契约;女性联结组织37名妇女跨省学习,利用乡土社会的“妯娌网络”加速技术扩散;仪式构建在村广场架设炒茶铁锅,让茶香与苗鼓声成为新的集体记忆。
截至2017年,黄金村茶叶种植户从3家激增至62家,连片茶园形成天然的“产业锁盟”——单个农户毁约改种将导致整体土地规划失衡,这种“地理捆绑”策略比任何合同都有效。
●破壁者雄心:
茶产业链的生态位跃迁
2021年石英超接任村党总支书记时,黄金茶产业正面临“中等规模陷阱”:散户竞争导致价格内卷,初加工利润被渠道商吞噬。她的改革直指产业链痛点:技术卡位与中南林科大共建实验室,从茶多酚提取到茶树废料制炭,将毛利率从15%提升至40%;文化赋值省级非遗“保靖黄金茶制作技艺”成为地理标志,苗家阿妹茶艺表演植入产品包装二维码;渠道革命在抖音开设“茶书记”账号,用“古法炒茶+现代梗”重构消费场景,单场直播最高卖出2300斤高端茶。
这些动作的背后,是她对农业本质的洞察:“茶叶从来不只是农产品,而是文化载体、科技介质和社交货币。”
●觉醒者叙事:
乡村女性的主体性构建
在黄金村,有一面贴满照片的“觉醒墙”:有从家暴受害者变成制茶人,有从留守妇女转型为直播达人……石英超的办公室电脑里,存着一份特殊档案——记录着每位女性村民的技能转型轨迹。
“乡村振兴真正的KPI,不是GDP增长率,而是人的可能性释放。”她推动的三个转变值得深思——劳动价值重构:采茶工单日工资从30元涨至150元,且享有“技艺职称评审”;话语权重置:村集体企业董事会女性占比达64%,颠覆传统宗族议事结构;身份认同再造:返乡青年短视频《我妈是茶艺师》获千万点击,重塑“农村妇女”社会镜像。
这种“人的振兴”,或许比任何产业数据都更具穿透力。
记者观察
乡村振兴的量子纠缠
站在黄金村观景台俯瞰,茶山梯度开发的等高线,恰似石英超的人生曲线——每个陡坡都对应着一次产业跃迁。她的实践揭示出中国式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产业不是移植而是突变没有简单复制安溪或普洱模式,是在地资源与当代科技的结合体;政府角色再定义:当石英超以村党总支书记身份对接电商平台时,她既是政策执行者又是市场参与者,这种双重性打破了传统政企边界;传统文化的新语法苗鼓从祭祀工具变为产品发布会背景音,完成非遗的现代性转译。
正如那幅泛黄的《家庭产业规划图》所暗示的:中国乡村的振兴蓝图,从来不是顶层设计的空中楼阁,而是无数个石英超在田间地头写就的生存算法。当城市精英还在讨论“下沉市场”时,这些乡土破壁者早已在重构市场本身。
石英超对记者说:“我们种的不仅是茶,而且是让山里人挺直腰杆的底气。”或许,这就是中国乡村振兴最朴素的真理——产业的丰度,永远源自人的尊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