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彭慧
当足球的激情碰撞非遗的厚重,当草根的热血辉映母爱的温情,湖南湘西保靖县用一场母亲节足球赛事,为乡村振兴写下充满张力的时代注脚。这场名为“茶超”的乡村足球联赛,不仅让保靖黄金茶的清香随绿茵汗水飘向全国,更以“体育+文化+产业”的创新融合,展现出乡土中国自我更新的澎湃活力。
●草根足球:乡村振兴的活力镜像
保靖黄金茶产业发展协会足球队(简称保靖茶协队)的逆袭之路,恰是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生命力的生动缩影。由各民族、各行业球员组成的队伍,以两个月鏖战登顶的轨迹,印证了“非职业”不等于“不专业”的乡村体育逻辑。队长林杰“献给家乡母亲”的呐喊,23号陈卓航将进球化作母亲节礼物的热泪,无不彰显体育精神与乡土情感的深度互嵌。这种以“茶”命名的赛事组织,打破了城乡文化资源壁垒,让足球场成为凝聚社区认同、激发集体荣誉的新公共空间。
正如观众席上“冠军儿女,母亲骄傲”的欢呼所昭示的:当体育竞技与家国情怀共振,乡村振兴便获得了最深沉的情感支点。
●非遗活化:文化自信的创造性转化
中场表演《湘西啊nionio》《陶茶情歌》的非遗盛宴,绝非简单的文化点缀。土家族摆手舞步与现代舞台艺术的交融,苗鼓震天与足球呐喊的共鸣,实质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的创造性重生。当观众随《我们一起晒哇噻》共舞,当球员身披黄金茶元素绶带领奖,非遗已从博物馆的静态陈列,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活态文化符号。这种“非遗+”的创新实践,不仅让民族文化在绿茵场上焕发新生,更构建起“以赛促文、以文兴产”的良性循环——直播间超越职业联赛的热度证明,真正扎根乡土的文化表达,永远拥有穿透屏幕的感染力。
●产业破圈:体育赛事的乘数效应
赛事期间“茶香助威”的声浪,暴露出这场足球盛宴更深层的产业逻辑。保靖茶协队队员抛洒的黄金茶包,直播间刷屏的“茶香出圈”弹幕,实质是体育流量向产业价值的精准转化。数据显示,赛事带动保靖黄金茶等特色产业曝光度激增,印证了“踢一场球,兴一方经济”并非虚言。这种以体育赛事为入口,串联文旅、农产品、非遗技艺的产业链重构,既避免了传统乡村振兴中“就产业论产业”的局限,又以跨界融合催生出消费新场景。当足球场成为茶文化的展销会,当奖杯闪耀着苗银工艺的光泽,乡村振兴便找到了“轻资产、强链接”的破局路径。
●情感共振:乡土中国的价值回归
母亲节主题的巧妙植入,让这场赛事超越了单纯的竞技范畴。球员将进球献给母亲的温情告白,观众席上母亲为“冠军儿女”落泪的瞬间,构成了现代性冲击下乡土情感共同体的重建。这种以亲情为纽带的情感营销,既契合中国人“家国同构”的文化心理,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柔软而坚韧的精神内核。当赛事终场时茶香与汗水仍在空气中交织,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体育的狂欢,更是对“何以乡土”的深层回应——乡村振兴的真正密码,始终藏在那些具体而微的人情温度与集体记忆中。
湘西“茶超”的成功启示我们: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单维度的经济突围,而是文化自觉、产业创新与情感共鸣的系统工程。当足球成为非遗传承的新载体,当母亲节化作产业振兴的催化剂,保靖县已摸索出一条“以体塑形、以文铸魂、以产固本”的融合振兴之路。这场茶香弥漫的绿茵盛宴,或许正是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保持文化根性又拥抱时代浪潮的生动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