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源煤矿职工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在该矿井下现场对综采维修电工等工种实操情况进行检查摸底。
■ 邵明可 孙晋亮
一直以来,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煤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履行培训职责,不断深化培训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培训效能和人才队伍素质,为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蓄势赋能。
培训蓝图再精细
全面履行职工培训职责
该矿坚持依法依规开展培训工作,在重点强化从业人员安全资格培训、严格执行在岗员工年度再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新员工安全培训和取证流程的调整和优化,对即将上岗的井下作业人员实施“72+16+4”三阶段安全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新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实施不少于3天的技能等级认定前培训,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在技能等级认定考核中取得高质量通过率。去年全年,该矿共有542名员工成功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其中包括高级技师13人、技师35人、高级工159人,员工学到了技术,企业得到了人才。
不仅注重技能提升,安全意识的增强更是煤矿职工培训工作的教学重点。该矿利用副井口侯罐室大屏,定期定时播放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专题片,提醒入井人员时刻遵守安全作业规程,进一步巩固员工安全意识;利用矿井视频反“三违”系统,要求各生产区队在班前会开始前15分钟开展视频反“三违”警示教育,科区每周组织一次与专业相关的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持续增强反“三违”心理暗示,培养良好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安全生产;坚持每月举办两期针对不安全行为人员的警示教育培训班,引导每位参与者至少提出一条导致三违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并进行换位思考;利用煤矿安全事故VR警示教育系统、“伤残体验”等互动形式,使员工亲身体验安全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警示员工时刻铭记安全上岗、规范操作。
人才素质再增强
持续深化培训体系建设
该矿还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深入推行“3+6” 自主安全培训模式,实行每周一次集中自学、每月一次主题培训和每季一次检验考试。坚持每周对科区管技人员做一次工作“理疗”,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自学计划,务求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坚持每月制定一个关于法规标准执行、安全管理落实和新工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主题,外邀科研院校教授专家,内聘矿井相关专业人员,为科区管技人员补充“能量”;坚持每季根据各单位所学内容,进行一次针对性考试,实现以考促学、以学提能、以能增效。同时持续在“学、问、练、带、述、比”六个字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扎实推进区队自主培训,力求为矿井打造出一支技能水平高、安全素质强的人才队伍。
该矿还紧贴现场实际,把理论安全知识与实操技能有机结合,把“教学、演练、实践”融为一体,通过实施“七步”教学法,切实促进“五位一体”岗位作业标准与培训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职工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培养职工严格按照流程标准化作业的习惯。2024年,该矿共组织拍摄“五位一体”岗位作业标准流程操作培训短视频20部,开展综采维修电工、信号把钩工、单轨吊司机、综掘机司机、智能化开采员等39个工种实操培训205期。
专业领域再发力
理论实操同步提升
为更好适应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煤矿行业需求,切实让专业人才能够“技”高一筹,该矿按照集团公司战略指导,制定实施采煤自动化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去年11月份,该矿连续举办五期专题培训班,吸引了来自省内各矿厂的采煤班队长、采煤机司机、综采维修工、综采液压支架工等80余位专业人员,共聚一堂学习探讨工作技能,交流实践经验,聘请了该矿在各自专业领域有着卓越表现的邹思伟、黄王斌等技术大拿担任讲师,向大家深入讲解电液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技巧、三菱FX系列PLC的教程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各单位在采煤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方面的理论和实操水平,以便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快速有效地进行判断处理,切实降低故障率,减少生产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下一步,我们要在坚持问题导向,紧贴职工自身需求、紧贴实际安全生产、紧贴矿井重点任务抓好资格培训和管技人员素质提升的同时,不断激发培训工作活力,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为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既懂生产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切实为智能化煤矿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该矿职工培训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