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万里在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 何勇 文/图
在西昌钢钒炼铁厂焦化分厂化产工序,有一位如同璀璨星光般耀眼的年轻区域工程师,他就是姜万里。他以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和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企业的发展建设,在化产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夯实工艺根基 筑牢工作基石
2021年7月,姜万里踏入西昌钢钒炼铁厂焦化分厂化产区域的大门,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尽管初出茅庐,但他就像一颗充满活力的种子,迅速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短短几年,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化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技术创新与知识分享方面,姜万里的表现堪称卓越。他深入化产生产的各个环节,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钻研,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思考凝结成专业的智慧结晶。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发表了3篇专业技术论文。这些论文为化产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不仅在企业内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学习,更是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深入生产一线 破解现场难题
最能体现他实力的,当属他获得的4项国家授权专利。每一项专利的背后,都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他在解决化产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时,有着独到的见解,运用了创新性的方法。这些专利成果不仅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为企业的技术储备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姜万里的努力与才华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荣获鞍钢、攀钢优秀共青团员以及炼铁厂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他在企业不断成长进步的见证。
在日常工作中,姜万里始终扎根一线,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深知一线工作经验的重要性,那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战场。他积极参与到生产的每一个流程,不管是在鼓冷、还是硫铵、脱硫、制酸、油库、粗苯等岗位,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哪里有问题,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他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推动技术优化 实现降本增效
2024年,姜万里在分析化产一、二期工艺差异时,敏锐地发现氨水资源存在的工艺问题,大胆提出“跨系统氨水联动利用”方案,经过47次模拟实验,成功将二期浓氨水引入一期硫铵工艺,年增产硫酸铵3000吨,增加收益114万元。这项技术方案获攀钢集团技术改进二等奖,在行业论坛引发热议,被专家誉为“循环经济新模式”。
在同事们眼中,姜万里是一个充满热情、乐于分享的好伙伴。他经常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心得,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他积极组织技术研讨小组,鼓励年轻同事大胆提出想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
姜万里的故事,就像一曲激昂的青春赞歌,在西昌钢钒炼铁厂焦化分厂化产区域奏响。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工程师的风采,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