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段文洁 杨家辉 陈楠
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车工刘彦冰刚刚履职归来,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他带着新的使命与愿景,继续为北重集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工业画卷。在这里,刘彦冰已经工作了多年,从最初的新手小白,到如今的技术骨干,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对技术的热爱与执着。他深知,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更要有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刘彦冰是北重集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的成长轨迹,如同北重集团发展的缩影,见证了企业对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不懈追求与努力。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北重集团深刻认识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持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北重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
“公司先后制定了《北重集团着力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队伍培训方案》《北重集团职业发展体系管理办法(试行)》等5项制度、28项文件,设置7层25级的职业发展层级,纵向建立起从五级技能工到资深技能大师的职级,将每位技能人员的漫长职业生涯发展分解成更易于实现的短期目标,同时建立‘双师制’通道转换模式,核心层技能人才可以横向转换管理岗位,形成‘纵向可升降、横向可转换’有序贯通的产业工人职业晋升体系,为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北重集团工会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北重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持续深化,企业的创新氛围愈发浓厚,产业工人的创新潜能被不断挖掘和释放。仅在2024年度,北重集团聚焦国家国防工业体系数字化转型、特种钢智能制造、矿用车智能化建设和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等关键核心技术广泛开展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联盟主动承担攻关课题和技术改造任务73项,开展技术培训53次,技术交流56次,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44项,获得发明专利119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征集“五小”创新案例228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7285条,参与率96%,节创价值3502.3万元,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140%。
在刘彦冰等优秀产业工人的带动下,北重集团正逐步构建起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国家国防工业体系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