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绍兴市南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助力果农共同富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绍兴市南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通过产业资本实施“地窑式原生态水果保鲜库”建设项目,创新发展水果储藏保鲜技术,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4 4.jpg

    一、发展水果储藏保鲜产业,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绍兴市上虞区是水果产业大区,现有常年水果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高达22.5万吨。但只是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品质提升到品牌经营的生产端升级,以订单收购、储藏保鲜到错季销售的营销端拓展一直任重道远。

    发展水果储藏保鲜产业,能够有效联结标准化生产、科学化储藏、差异化销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的新型模式。多方位开放、深层次合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水果产业高品质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世界上水果气调保鲜储藏量仅占水果总产量的30%左右,我国则不足总产量的1%。上虞区发展水果储藏保鲜产业,以水果生产基地为产业支撑,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为技术依托,以农业企业管理班子为组织保障,形成了农业领域的“产学研协同联盟”,能够实施农业全要素集成、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农业发展开放合作、有机分工、优势互补、互惠共利的实践范例。


    二、创新水果储藏保鲜技术,推动绿色高效低碳经济发展

    利用天然的地下洞穴或山洞等环境因素相对比较稳定的特性来储藏并延长农产品的供应是一种古老的贮藏方式,其最大优点在于不需要外界能量供应,绿色环保,但其缺点是洞藏条件不能满足现代水果储藏保鲜的严格要求。为了解决这个关键问题,2019年绍兴市南岭农副食品有限公司启动了“地窑式原生态水果保鲜库”建设项目,将古老与现代两种储藏模式有机结合,实现水果储藏保鲜新模式。

    这项工程是上虞区水果储藏保鲜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更是让百姓得益的共同富裕工程。上虞区以生态体验为着眼点,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四季鲜果之旅”特色产业,摸索走出一条以“鲜果”串起旅游,旅游拉动农业、带动商贸的发展之路,通过数字赋能,有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新时代农民共富“新引擎”。因此,项目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水果保鲜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升农民收益。


    三、“地窑式原生态水果保鲜库”建设工程

    “地窑式原生态水果保鲜库”项目位于绍兴市上虞区南部山区,工程由专业单位设计、专业单位施工,政府相关部门严格监管,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一期工程投资2.6亿元,保鲜库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年可储藏保鲜各类水果3万吨。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水果进行循环使用,努力提高周转使用效率。三个洞室,按设计规范要求,每过一定距离有过道相连,用于消防、运输等功能要求。值得一提的是隧道在非常时期可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居民安全避难等特殊需求。

    洞室内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管理,促使项目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不同水果需要不同冷藏保鲜温度,采取集中智能控制每个冷库的温度湿度。在不影响被冷物冷藏质量的前提下,冷库可以利用夜间“谷价”运行,减少白天制冷压缩机的运行时间,避开白天用电高峰期。可利用蓄冷装置或调整开机时间,提高“谷电”使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洞室外配建分拣车间,由机器人送到指定冷库,配以人工入库。 出库时,配以人工出库,由智能机器人送到指定地点。公司将在一期工程建成后,根据运营情况,适时建设更大规模的二期工程。

    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建设“地窑式原生态水果保鲜库”项目是创新创业尝试之举,将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