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何乐:为川东北气矿数智化奉献青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何乐:为智慧气田谱“乐”章.jpg

35日,在川东北气矿中控室内,该矿信息管理部副主任何乐正在检查铁山坡智能管理系统,随着轻点触控板,1座脱水站、5个生产井的生产实时数据在电脑上瞬间立体呈现,在“嗡嗡”声中,巡检无人机掠过新绿的箭竹海,田野里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簇拥着一块宣传标牌,其上“中国首个特高含硫智能气田”的大字在花丛中时隐时现。

 

数字荒原里的追光蝴蝶

1994年出生的何乐留着齐肩卷发,俏皮可爱的她一点看不出是已经在气矿深耕十年的“老员工”。“我大学毕业就一直‘焊’在信息化岗位上。”何乐风趣地说,“你看嘛,已经从‘青春女大学生’熬成了‘中年少女’。”

2015年,绿皮火车将刚从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的何乐载到了大巴山这片特高含硫天然气禀赋丰沃的富饶之地,就像是被春风带来的一粒蒲公英种子,在气田扎根。

“当时气矿的数字化转型刚刚起步,大巴山的井站又远又偏,我才跟着师父去井站的时候,很多地方别说智能化了,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何乐回忆起最初的时候十分感慨,“当时就暗下决心,要用所学所知,在这里干出成绩。”

在数字化转型征途上,何乐加入了项目核心团队,负责开发应急指挥、问题隐患闭环、重点工作督办、车辆管理、会议管理等16个功能模块,需要上线合规管理类、人事管理类等70余个协同工作流程。

“也是一边干一边学,年轻人嘛,当时就算天天加班也不觉得累。”在何乐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短短4年,光纤、电缆、实时监控……各种信息化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在大巴山气田生长出来,川东北气矿不仅依托信息化实现“次新区”改革,将“气矿—作业区—井站”的三级调度缩短到气矿直接调度到井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建成川东北气矿“一池一平台一APP”,实现各级应用系统一键登录、数据集成共享、业务协同办理,打造油气矿向新型采气管理区转型的示范样本。他们累计获集团公司、石油企业管理协会、分公司等优秀成果认可5项,国家软件著作权6项,气矿成功取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0最高级别AAA级认证,成为石油石化行业首家获得AAA级的厂处级生产单位。

 

破茧成蝶的数智长征

2020年,中国石油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特高含硫整装气田——铁山坡气田开发建设正如火如荼,为了安全科学高效地开发,西南油气田公司成立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高含硫气田运行管理项目部,严格按照“安全规格等级最高、工业自控水平最高、智能化水平最高、技术经济水平最高”的标准进行建设和运行。

“铁山坡气田智能化建设是和气田建设项目同步实施的,当时我住在施工现场,几个月没回家,我爸动手术,我也没有回去陪他。”在攻坚特高含硫气田开发建设期间,何乐的父亲罹患冠心病,但因为疫情和工作,她没办法回去陪同父亲动手术,所以一直觉得没有尽到儿女孝心。“我爸倒是一直在安慰我,手术前还在给我打视频,说他在心脏搭桥,我在给气田智能搭桥,这叫‘双线作战’。”

在铁山坡气田自主开发建设的鏖战中,何乐和团队成员成功研发出国产化数据流引擎工具DIM工具,较传统开发模式,数据流编排效率提升50%,平台建设成本下降60%,基于DIM工具,他们又搭建了水合物预测、硫沉积预测等8个智能工作流。这些智能工作流都在特高含硫气田开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铁山坡气田的智能管理平台,不仅融合物联网、智能巡检、人员定位、光纤振动、微泄漏检测、温感预警、次声波、无人机等技防手段,还能实现集输—净化的‘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全要素’综合立体感知,是真正的‘数字伙伴’。”何乐在介绍时充满自豪。20249月,铁山坡智能气田通过中国石油集团验收正式上线,建成了中国石油首个特高含硫智能气田。

 

星辰大海的开拓桨手

“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我们这些相关岗位从业者,在后面学得连滚带爬。”不断学习是贯穿何乐十年工作生涯的不变课题。

2023年,西南油气田公司组织开展了首届网络安全攻防竞赛,我被选拔去参赛,我当时对这一块业务一窍不通,也只有硬着头皮从零开始学。”面对全新的领域,何乐把学习课堂搬到回家的火车上,食堂打饭的间隙中,手机备忘录里挤满学习笔记,“何姐这是要培养数字分身啊?”面对同事打趣,她晃了晃新考的CISP证书说:“本宫这叫‘六边形战士’养成计划!”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经过废寝忘食地学习,何乐在比赛中获得了优秀选手奖荣誉。

如今,何乐正在积极学习人工智能,为接下来的集团公司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做准备,她的研究方向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特高含硫气田的智能应急管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未来一切都有可能。”站在铁山坡气田观景台前,何乐手持平板实时查看巡检情况,无人机从她头顶掠过,在漫山油菜花田投下智能的光影。

“十年前,我们在山里要追着信号跑呢!现在信号来追着咱们跑啦。”在无人机的摄像头里,17.3公里的特高含硫输气管道蜿蜒向前,像能源的脉搏——那是中国特高含硫气田的心跳,也是无数像何乐一样的石油女儿,写给数字时代的浪漫情书。(张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