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突出“主特”发展 推动产业聚链成群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彭峰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工信局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积极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和力量等资源优先向先进制造业集聚,“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县域经济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财源建设提供重大支撑作用。2023年,园区规模工业税收达26.61亿元,占全市工业实缴税收的59%20241-9月,工业占GDP的权重为24%,对GDP贡献率为25.3%;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2%,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新增规工企业62家,排全省第2位;新培育省级产业集群及培育对象5个,总数排全省第2位。

一、聚力战略布局,明确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规划与政策的导向作用,立足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永州市“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和《永州市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形成“1+8”规划体系。依托“链主”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确定“3×2”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食品加工、智能家居等传统产业,巩固延伸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数字产业新兴产业。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建立“一链一策”制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针对食品加工、智能家居、新能源产业、数字产业等“主特”产业,先后出台一批配套的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级领导“链长制”,每个产业链由一名市委常委任链长,明确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统筹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内外部要素资源,定期开展“链长到一线”大抓落实活动,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二、聚力梯度培育,打造强企方阵。围绕“引、建、育”全周期,加快项目投产见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精准招商引项目。瞄准细分领域,引导各县市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聚焦“主特”产业精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壮大“主特”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20241-9月,全市“一主一特”产业企业达972家,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一主一特”项目228个,总投资约400亿元。二是靶向发力抓进度。成立永州市重大制造业项目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行业交办成员单位,推动项目快速落地。20241-9月,全市园区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10个,新竣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8个。三是分类施策育龙头。建立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的梯度培育清单和培育库,实行“一企一政策”,提供定制式政策供给。充分发挥鲁丽、东骏等企业“链主”作用,通过“一企带百户”方式,不断培育、发展、壮大产业链。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实现零的突破。

三、聚力拓存创增,提升发展质效。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集群初具特色,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一是蓄积产业势能。按照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发展思路,引导园区产业特色化错位发展,全市上下贯通、集聚集合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江华瑶族自治县年产电机超5亿只,产值约70亿元,产品在全省细分领域市场占比超90%,在全国占比达12%,远销47个国家,“中国电机之城”初具雏形。二是提升创新动能。出台《永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工作方案》,按照分级分类定位和评价原则,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排同类市州第一;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研发,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推动智转赋能。坚持把“智赋万企”行动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抓手,加速智能化应用。20241-9月,全市已完成企业“数改智转”259家,上云7374家,上平台643家,建成智能制造企业100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39条,智能工位888个。

(作者为湖南省永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