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煤矿智能集控中心的建成,实现了井下作业的一体化操作。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名单,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东滩煤矿成功上榜。
这座拥有三十五年开采历史的老矿,聚焦标准抓规范,数智转型促引领,全力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样板,顺利实现安全生产18周年,创下了历史最长周期。
标准化建设的“绣花功夫”
2月6日早班,一张由机电管理部技术主管冯亮在“安全曝光台”微信群中发出的现场照片,迅速激发了综采一区的行动力。照片显示,综采一区43下04工作面的地面上存在脏杂物未及时清理的情况,要求立即整改。
这是东滩煤矿推行“晒图曝光”机制的第520天。这种机制通过微信群实时曝光现场问题,督促责任区队迅速整改,有效提升了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东滩煤矿深知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为此,该矿每周都会召开安全办公会,通报“安全生产标准化微信群”的运行情况、专业科室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责任区队的整改反馈。
通过这种方式,该矿能够督促专业部室积极查找问题,基层区队及时整改问题,确保微信群的运转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东滩煤矿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精心编制了11套施工标准图册,拍摄了59部规范化工序作业短视频,创新实施了采掘头面“安全生产标准化暨固化项目落实规划一张图”。这张图收录了291项固化标准,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该矿坚持月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评比考核和标准化固化项目内部市场化考核管理。通过经济杠杆激励作用,激发干部职工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东滩煤矿已通过“晒图曝光”机制累计曝光问题3000余条,整改率达到100%。
每个岗位都成为“安全哨所”
2023年,东滩煤矿加快“无视频监控不作业”的推进步伐,建立可视化安全监管模式,对采掘工作面、重要机电设备、大型设备检维修地点、人员作业集中区域等井下关键区域,进行全面视频监控覆盖。目前,已安装400余台摄像仪,这些“电子眼”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矿井的安全。
除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东滩煤矿还在思想教育、安全监管和夯实安全基础方面下足了功夫。
创新开展“每日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活动,将现场风险管控重点细化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工序,确保风险能够得到精准管控。科学编制规程措施明白纸,让干部职工能够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从而更加有效地执行安全规程。
为了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及安全隐患“四大”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能够及时跟踪、预警和闭环管理安全隐患,确保隐患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理。
此外,该矿还严格落实了矿、科室、区队、班组、岗位“五级”隐患排查制度,形成了隐患每天筛选、问题每天通报、安全大检查每月一次、安全绩效每月考核一次的“四个一”长效机制。
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的实施,东滩煤矿已经构建起了分级排查治理、分级监测监控、分级跟踪督办的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控体系。每个岗位都成为守护安全的“哨所”,每位职工都成为安全生产的守护者。
“安全网”织入数字基因
东滩煤矿智能集控中心,一块长达15米的巨屏上,井下重要场所的监控画面、设备的运行状态、人员的实时定位等数据点如同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着矿井安全生产的乐章。
调度室副主任郭世永轻点鼠标,3311智能化工作面的液压支架压力曲线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他指着屏幕自豪地说:“过去查隐患靠人海战术,现在系统自动预警,隐患还没冒头就被掐灭了。”
东滩煤矿的智能化革命,是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近年来,该矿有序实施采掘、机电、运输、选煤等系统的升级改造,如今,8大专业23个智能化建设项目已常态化运行,矿井实现了从传统到智能的颠覆性变革。
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前沿技术与现代煤矿开发利用深度融合。智能集控中心的建成,实现了井下作业的一体化操作;综合信息管控平台的搭建,则让多部门、多专业、多层面的数据得以集中应用、交互共享,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实现,让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运输机自动找直、设备一键启停等功能成为可能。智能掘进工作面则配置了井上下集控中心、智能掘锚一体机、皮带自移机尾等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对各系统工况的实时监测监控、掘进机的自动自主截割和远程控制。
此外,对中央变电所等机电集控系统升级改造,重要场所实现了无人值守。胶轮车、单轨吊等运输设备的推广应用,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更在安全保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达标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东滩煤矿矿长任振群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水平,推动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更加扎实有效、稳步发展,在安全发展上再立新功!
(王建 邱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