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事业部设备维修中心的维修电工王帅
特钢事业部 108 车间安全员管理石峰
“90 后”石晓娜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北重集团把持续深入推进“产改”摆在重要位置,聚焦职工技能提升体系建设,抓改革、促创新、强队伍、提动能,建立健全技能导向机制,拓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在兵器行业,兵器工业集团职业技能大赛堪称一场盛大的武林盛会。在2024 年第十一届兵器工业集团职业技能大赛上,来自五湖四海的行业高手齐聚,在这场技术的巅峰对决中,北重集团的年轻一代如闪耀的新星,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90”后锋芒纷现,技绽高光
在生产一线锤炼技术、在大赛舞台展现风采。“90 后”王帅,是防务事业部设备维修中心的维修电工,这位1993年出生的小伙,凭借着一股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进厂仅9年,就先后拿到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数控装调维修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2024年兵器工业集团第十一届兵器技能大赛决赛电工组第一名、内蒙古自治区 “振兴杯”职业技能选拔赛机床装调维修项目第一名等多个奖项,还获评“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自治区技术能手”。
王帅对机电的热爱,始于儿时。当其他孩子还在玩玩具枪和玩偶时,他却对家里的废旧小电器情有独钟。这份热爱,让他在高考后坚定地选择了机电相关专业。工作后的王帅,面对各种复杂的维修任务从不退缩。
记得第一天上班,他就跟着师傅去维修动梁龙门大型设备,面对 Z轴丝杠的拆卸与更换,他虽一片懵懂,但还是跟着师傅们爬上爬下,不断推翻方案又重来,从早上忙到深夜11点过,最终成功完成任务,保障了重点产品的产出。
此后,王帅主动挑战那些又脏又累、别人不愿接手的难题。有一次,一台老旧设备出现罕见故障,他日夜钻研设备原理,查阅大量资料,经过数天废寝忘食的努力,终于让设备重新运转起来。还有德马吉设备的维修,面对双系统的复杂难题和全外文图纸,他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注释,逐一排查问题,最终成功解决。
王帅深知,只要怀揣这份对技艺的敬畏,终有一天他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工匠。
同样来自北重集团的“90 后”石峰,是特钢事业部108车间的安全管理员。在兵器工业集团第十一届机械光电行业安全员竞赛中,他从12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佳绩,被评为“兵器工业技术能手”“兵器工业青年技术能手”。
石峰每天穿梭在一线,安全帽下的眼神专注而坚定。谁能想到,如今在安全领域闪闪发光的他,曾经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机床操作员。
2011年,石峰踏入北重,面对复杂的机床设备,满眼都是懵懂。但他心中有一团火,那是对工作的热忱。每天他早早就来到车间,仔仔细细擦拭机床,一页页研读操作手册,不放过任何一个晦涩的术语,仔细研读复杂的操作流程。就这样,靠着这股子拼劲,他迅速成长为班组骨干,还当上了班组长。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石峰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变——担任车间安全管理员。对安全管理这个“得罪人”的岗位,他选择不退缩。
有一次巡查,他发现一位老员工为了赶产量违规操作。石峰立刻上前制止,老员工满脸不高兴,觉得自己干了这么多年,不会出事。石峰心里也有些忐忑,但职责让他没有退缩。他严肃地给老员工分析违规操作的危害,还按规定进行了处罚。
之后的日子里,石峰每天扎根车间,耐心纠正每一个违章行为,组织安全培训时,他会用真实又惨痛的案例,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慢慢地,车间里的违规行为越来越少,曾经不理解他的同事,也开始对他竖起大拇指。
“00 后”技能赛场的青春“亮剑”
近几年在北重集团,“00后”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他们身上的标签也随之而来,不管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这些“小孩姐”“小孩哥”已开始扛起大旗。石晓娜和高彬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在兵器工业集团第十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比赛中均获得第三名的成绩。
石晓娜自踏入大学校园,便与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结缘。这个融合多领域知识的专业,激发了她强烈的探索欲。2023年9月,她满怀憧憬加入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设备维修中心实习。这里的工作充满挑战,不仅要时刻监控设备运行,更要迅速排查并解决各类故障。为掌握专业知识,石晓娜全身心投入到机械设备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技巧的学习中。
一次,重要生产设备突发故障,生产线面临停滞。石晓娜主动参与排查,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逐步缩小故障范围。尽管操作重型设备时因身材娇小而体力不支,但她始终咬牙坚持,最终在同事们的协助下,成功让设备恢复运行,那一刻,她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经过一年多的岗位历练,石晓娜从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维修能手。
高彬毕业于名校,理论知识扎实,入职后备受关注。但他很快意识到,理论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面对复杂的机器人故障,书本知识有时难以直接派上用场。
高彬从小就是军事迷,对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充满热爱,这份热爱促使他在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加入北重集团。实习期间,他有幸跟随技能大师李松、夏永红等师傅学习,师傅们毫无保留地传授实践知识让他受益匪浅。然而,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依旧存在。好在师傅们耐心指导,手把手教他实操。
转正后,高彬来到601车间,参与新引进的电路板和电缆生产线的学习与完善工作。在任盼盼组长的带领下,他深入掌握了相关工艺,实操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为技能人才铺就“星光大道”
近年来,北重集团深知技能人才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北重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及成员单位关键技能带头人……这些“琳琅满目”的层级设置,是北重集团为技能人才“量身定制”的职业发展通道。
打造多样化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也是北重集团的重要举措。将公司核心高技能人才薪酬的一部分与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完成、重大工艺突破等工作紧密挂钩,推进实施市场化的项目分红、风险跟投、揭榜挂帅等形式多样的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机制使核心高技能人才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让他们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公司为年轻员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战中不断成长。像王帅、石峰、石晓娜和高彬这样的年轻人,在公司的培养下,迅速崭露头角,在技能赛场上勇敢 “亮剑”。
在当下,技能人才已然成为北重集团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思维,推动着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升级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王士良、廖丽娟、刘彦冰等技能人才取得的突出成就,不仅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在企业内部树立了榜样,激发了更多员工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热情。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传奇,更是北重集团重视人才、推动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技能人才,在这片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续写北重集团的辉煌篇章。(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