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方公司杭衢高铁项目部技术人员,在衢州西牵引变电所检查隔离开关分合闸。
■ 郑传海
今年2月7日,国家铁路局发文公示《2023—2024年度铁路优质工程奖评选结果公示公告》,由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公司承建的新建郑万高铁湖北段“强电”系统集成及相关工程,被评定为一等奖。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公司”)在郑万高铁和杭衢高铁四电工程施工中,通过把科技攻关、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建设品质化工程相结合,不断丰富了“智慧南方”的应用场景和硬核实力,使得工程建设声名鹊起。
山区高铁建设的硬核实力
郑万高铁湖北段,从襄阳市南漳县一路向西,沿途均为崇山峻岭。“四电”工程面临诸多难以想象的挑战。从2020年5月正式开工,到2022年6月20日全线顺利开通,创造了我国山区时速350公里高铁“四电”集成工程的最快速度和多项第一。
在郑万高铁电气化工程中,南方公司项目部“唐阳创新工作室”把BIM技术与多项技术攻关结合起来,解决了采用传统方式预配接触网腕臂和吊弦存在的质量标准难以控制的难题,实现了高铁接触网腕臂自动化预制作业,确保腕臂装配一次安装成功。运用BIM技术对接触网复杂节点进行深化设计,模拟锚段关节、线岔、下锚补偿装置、隔离开关设备引线等安装,提前发现并解决了施工期间各部件在机械振动状态下相互磨蹭和电气绝缘距离不足的问题。
经过智能化测量和“接触网腕臂吊弦计算软件”精确计算生成的预配加工数据,直接导入自动化预配平台进行腕臂智能装配,作业进度提高了50%,质量优良率达96%。公司先后完成科研课题4项,获得专利授权14项、软件专著1项、工法9篇、省部级QC成果1项、国家级QC成果1项,填补了山区时速350公里高铁接触网腕臂和吊弦智能化预配、智能化安装和智能化检测3项空白,为山区时速350公里高铁智能化建造积累了经验。项目部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项目工程被评为2023—2024年度铁路优质工程一等奖。
据公司党委书记胡泽新介绍,企业在郑万高铁湖北段“强电”集成施工中,“智慧南方”的智慧建造、智慧装备、智慧施工和智慧管理得到了较好体现,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国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快速安全优质地建设山区高铁建设积累了智慧建设的经验。同时,这与成功运用BIM技术也是密不可分的。
衢州西牵引变电所
成功“圈粉”的背后
由南方公司杭衢高铁项目部施工的衢州西牵引变电所,还没有交付使用就已经成为业内外眼中的“网红”。在建设衢州西牵引变电所建设期间,他们把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物资管理等各项工作,通过BIM技术串联起来,推进现场施工管理精细化、数字化、科技化和可视化,先后让60多个常见问题迎刃而解。
南方的雨水多,怎样解决牵引变电所排水问题,始终是设计、施工企业和用户的心病。南方公司项目部通过BIM技术,比较散排水和管网排水两者的区别和利弊后发现,散排虽然施工减少省事,尤其是雨天排水不畅和地下渗水,对地下电缆损害性大,影响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于是,他们一改常用的散排方法,改用地下管网排水法,虽然施工难度和工作量增大了不少,但是,地面积水、地下渗水和排水不畅等问题彻底解决了。借助BIM技术三维建模,在准确地测算出地势和水流坡度,地面标高基础上,确定浆砌积水井的位置和预埋管网线路坡度比例、填筑地面、浆砌积水井和预埋排水管的方案和施工工序等,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准确无误,一步到位,不但做到了所有分项工程一次成优,而且所需钢材、电缆无一米浪费,无一样耗损。
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施工和设备安装时,他们把收集汇总相关信息,作为标准化施工考核的硬件,交接班和分项工程自检互检时,必须查验诸如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安装日期等重要信息收集归类和管理情况,以便每完成一项分项工程,及时把所有涉及的信息导入制作的二维码里面,粘贴在显眼位置,方便接管单位检查维护时查阅相关信息,助力接管单位绿色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无(图)纸化、可视化维管。
在衢州西牵引变电所建设期间,就吸引了包括衢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上海、安徽、浙江其他地方铁路和地方建设单位在内的30多个单位前往考察参观。与此同时,学习强国、《工人日报》、中新社、《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点评
科技创新是一篇大文章,大就大在它的黏合优势和具有强大的引擎力,它与技术运用和管理结合,瞬间变成了“透视眼”。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逃不过它的“火眼”;把它与物资采集使用组合,防堵漏防渗避免浪费的效果便可见效,现场施工需要多少材料都算得一清二楚;把它与工期管理结合,瞬间变成了“魔术大师”,可破解堵点和难点问题。
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但南方公司通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黏合优势,产生了1+1>2的效果。这让我们看到,加强对科技创新黏合力的研究和运用,同样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郑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