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科技为民,水清乡美——柴喜林的环保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贺武

在江西万年县石镇镇横山村,柴喜林蹲下身,触摸着一处刚刚安装的微生物滤床。他专注地查看着污水处理的运行数据,不时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推广三低一广一简单的水质改造工作,其实是建设秀美乡村的重要一步。他说着,目光始终落在出水口的汩汩细流上。这一原则源自柴喜林面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的重要心得,即选择投资低、运营费低、维护成本低、覆盖面广、操作简单的处理工艺,真正为农村群众实现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

柴喜林出生于江西上饶一个普通家庭。求学十五载,读成中南大学博士后的他决定回到家乡、投身乡村环保事业。他常说,乡村是自己挂念于心的根基,也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最需要力量的地方。返乡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科研抱负,更是希望能够通过学成的知识技术,切实助力家乡的环境改善。横山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是柴喜林自2015年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回乡创业后,带领江西盖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落地的第一个生活污水处置项目,受到了江西上饶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污水处理向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与大规模、成体系的城市污水处理相比,农村不仅污水排放量小、收集难度大,还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条件有限,传统的高负荷污水处理工艺往往难以实现长效运行。柴喜林通过深入剖析农村污水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几种更为适配的处理模式,有效避免了传统工艺对资源的高消耗,能更好地适应乡村实际情况。在他的带领下,盖亚环保成功研发出同位硝化反硝化滤床”“土壤型高负荷微生物滤床等处理技术,不仅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能最大化地利用土壤自然净化能力,切实降低成本。同时,他的“GY-NDS垃圾渗滤液新耦合工艺通过结合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与水处理工艺,为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的推广,意味着即使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污水治理都可能实现高效、低成本且可持续的发展。

身为一名环境工程师,柴喜林始终坚信,技术创新必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仅依靠技术的先进性是不够的,如何确保它能惠及更多的人,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民众,是他始终关注的问题。我希望我的技术能让乡村的每一滴水都得到利用,并为更多的人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是柴喜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终生追求的目标。

未来,柴喜林计划将更多的环保技术引入到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并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柴喜林的坚守与奋斗,正是中国环保事业不断发展的缩影,也是他对人民的深情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