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雷丙旺:扎根北疆铸大国重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3 扎根北疆铸大国重器守正创新承强国重任_proc.jpg

■ 杨燕玲

近日,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奖候选人公布,北重集团推荐的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雷丙旺获第六届 “杰出工程师奖”。

雷丙旺扎根边疆38年,把自己一生与国家制造业发展相连,在用钢铁横流筑起的强国世界里,坚守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和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在工程一线奔波,于专业前沿奋战,用责任、智慧和心血为国铸“剑”。

“只要国家需要、兵器事业需要,再困难的事也要做!”

“现在每吨50000元人民币的P92无缝钢管,当时从国外进口要20000多美元1吨!”长期以来,这项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德国等国家牢牢掌控,造成我国相关行业所使用的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正是这根“卡脖子”的管,成为中国电力建设长期受制于人的一个因素。

突破重型挤压技术刻不容缓!2006年,“360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垂直挤压机项目,唯一有成熟技术的美国威曼·高登拒绝合作,造成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案例可借鉴的困难局面。雷丙旺清楚地记得:当时国内可借鉴的相关理论资料只有美国威曼·高登公司的挤压产品样本和一本名为《异型钢管生产》的专业书籍。

雷丙旺几经周折找到该书作者方源栋教授,参考了当时小型异型钢管挤压工艺技术,通过模拟优化和缩比试验,成功完成了大口径钢管挤压工艺设计开发,为设备研制奠定了工艺基础。

项目实施过程中,雷丙旺先后联合清华大学、太重集团等20余家国家重点院校与企业组成产学研团队。将清华大学研究了40余年的钢丝缠绕技术,进一步创新应用于大型热挤压机,打破锻压设备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成功攻克了巨大构件极端制造这一大“拦路虎”,实现了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那个时候动员了全国各方的力量来推动这个事情,一群人白手起家,遇到再大的技术难题,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心。我们始终相信,一定能完成这项任务。”雷丙旺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时,依然豪情满怀、神态毅然。

终于,在2009713日,雷丙旺团队自主研制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完成了首次热调试,成功挤压出外径700毫米、壁厚100毫米的无缝钢管,现场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经过三年艰苦攻关,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建成投产,解决了国家巨型挤压“工业母机”缺失问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并实现向高端产业的转型,使中国在万吨级重型装备极端制造领域,不但打破国外垄断,而且跃居国际领先。

“要为兵器事业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雷丙旺是一个把国家利益举过头顶的人。

维护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让自己的创新成果为国家产生经济效益,一直是雷丙旺内心最朴素的愿望。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让兵器事业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他带领团队依托3.6万吨挤压机,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G115马氏体钢大口径管材挤压制造技术,支撑起国家630℃燃煤机组“珠穆朗玛峰”工程,打造国际电站耐热合金大口径管材的行业领先者。

当时雷丙旺虽然是团队的负责人,但对所有技术细节把控非常严格,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一次,试验中温度记录出现了一个数据异常,负责设备的工程师,想先自己内部解决问题,问题就没有上报。”“360工程”项目成员郝维回忆的这件“小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事后已经对设备负责人进行了严肃处理,雷丙旺知道事情后,还是把包括郝维在内的全部相关人员叫到办公室,再一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郝维现在还记得当时雷丙旺的语重心长。他说,在试验阶段,任何一个看似单独的问题可能反映的都是系统问题,因为大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不能忽视,务必及时反馈。雷丙旺对质量的追求几近极致,这支撑着他和他的团队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在研究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同时,雷丙旺还瞄准了另一项国际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粉末合金棒材。

“是挑战,更是机遇!”高压涡轮盘的材料是粉末高温合金,如何消除粉末颗粒边界,获得超细晶组织、变形过程中不开裂,一直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雷丙旺必须攻克的高地。

一个个构想,一次次试验,一回回推倒重来……在夺取科研高地的鏖战中,雷丙旺屡败屡战,终于,重型“协同管塑”挤压成形技术在他手中率先诞生,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大直径粉末高温合金棒材挤压制造”这一世界性难题。

2016年,航空高压涡轮盘项目通过验收实现量产。支撑起FWSXX、长江系列军民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为我国歼-XX等战斗机装上“中国心”做出关键贡献。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有兵器梦者才杰出。”

“这四十年完成了许多课题,但为兵器事业培养人才才是我最大的课题。”聊起未来,雷丙旺的眼神中充满对人才的殷殷期盼。

雷丙旺多次提及我国相关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提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创新。

装备特种液压泵阀作为“大国重器”中的“精器”,广泛应用于诸多兵器装备,国内数百项特种液压泵阀长期依赖进口,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阵地。雷丙旺以其深厚的液压技术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担负起组织开展兵器装备液压泵阀国产化工作的重任。

雷丙旺组织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实时跟踪进展进程,不定期开展“头脑风暴”,助力团队在创新中打破技术壁垒,让技术出新。

0”到“1”,总是伴随着“在希望与失望中煎熬”的经历。团队成员回忆道,“那段时间团队需要攻克多自由度变间隙摩擦副高压密封技术这一重大技术难题,着实让我们‘头疼’‘难缠’。”试验一开始,70小时不能停,时时都需要有人盯着,不知道重来了多少个70个小时,他们自己也记不清。最终设计出自适应能力强的柱塞密封环,摩擦副密封的可靠性大幅提高,突破了这一难题。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有兵器梦者才杰出。”雷丙旺带领着一群“追梦者”又一次让梦想照进现实,开辟了我国装备特种液压泵阀的国产化之路。

他是出色的科学家,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评为2024年“影响力科学家”,荣获兵器工业强军报国杰出贡献个人一等奖。

他是团队成员公认的好老师,为给年轻人创造建功创业的机会,他不仅出思想、出经费,还给课题,这些课题大部分来自雷丙旺的创新思维。在自己领衔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署名时,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他是积极改革、勇于担当的好领导。在担任北重集团技术副总经理期间和担任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以来,在保障和提升创新技术方面下功夫,探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受到业内同行高度评价。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雷丙旺说:“为祖国兵器事业敢于成为先锋者,向更高的高度攀登,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