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匠心守初心 技能育创新 ———“孟庆华化工设备工匠工作室”侧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 匠心守初心 技能育创新 配图-02.jpg

孟庆华(左)采用“靠模法”仿普通车床切削原理,将变形的煅烧炉滚圈表面进行车削,重新恢复了滚圈表面精度。


■ 朱华南 文/

在去年12月召开的“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上接过化工设备“工匠工作室”的铜牌时,孟庆华难掩激动。一步一个脚印的过往,一步一个台阶的前路,都让他信心满怀,倍感振奋。

孟庆华现为江苏连云港达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碱业公司控股)总经理。作为在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的工匠,孟庆华的身上始终保留着实干派的作风。

纯碱行业是国家的基础化工行业,一些能效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器往往都由外国团队率先研发。作为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技术咨询部唯一的机械专业青年专家,他不仅为连云港碱业有限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设备管理技术人员,还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将多年研究所成传授给全国纯碱行业的年轻技术人员。

2004年,连云港碱业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从德国krauss maffei公司引进7SZ1000离心机用于湿重碱的二次脱水,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突破技术壁垒,不断维修改造。在维修篮筐设备期间,他连续三天三夜紧盯现场,外协备件一到,立即进行安装。越有挑战,他越有精神。其后15年的时间里,先后攻克了进口离心机的核心部件12项,实现了整机国产化修理,备件费用每年为企业节约资金300万元以上,特别是离心机液压油泵的改型,更是突破了国外设计的思路,将液压系统的寿命延长了3倍,费用压缩了2/3。仅在进口离心机方面的突破,就将国内纯碱行业的脱水离心机技术推进了10年以上,目前国内各纯碱厂使用的SZ1000两级推料离心机技术均出自他手,并且国内离心机制造厂家在此技术基础上,完成了离心机国产化。20164月,孟庆华作为专家组组长,带队顺利完成了乌兹别克斯坦昆格勒碱厂二期开车工作,将中国的制碱技术展示并运用于国际舞台。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国际上高端的聚酰亚胺(PI)生产线技术一直掌控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手中,且对中国高度封锁。聚酰亚胺薄膜与碳纤维、芳纶纤维并称为制约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三大“卡脖子”高分子材料。当下,孟庆华正投身于1000/年聚酰亚胺柔性电子基材项目,也是连云港市的重点项目之一。接到负责这个新项目的任务后,孟庆华带领技术骨干夜以继日埋头实验,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欠缺等困难,最终攻克厚度为25μm聚酰亚胺电子级柔性基材的稳产量产,且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整个过程中,孟庆华对主要生产装置拉伸机等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稳定性和产品品质,并完成了6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申报。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建成并投产。

“凡是机器一个部位连续出现三次以上故障的,必须改!”这是他在设备技术管理方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多年来,孟庆华致力于国内纯碱行业和PI行业的大型回转类蒸汽煅烧炉、进口设备以及传动设备方面的管理与研究,在加工制造、安装、修理、改造等方面连续实现技术升级,并始终站稳一线岗位,成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高精尖技术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孟庆华用个人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国企一线职工的内涵——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真正以一颗匠人的心追逐强国的梦。从事化工设备行业24年来,孟庆华先后发表专业论文42多篇,获得1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完成2部专业著作。“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开去,推动我们的行业技术领跑于国际。”谈到“工匠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孟庆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