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志星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围绕矿井智能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倾力打造华东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智能化工作面,高标准建设7012智能化工作面。
“我们就是要将7012工作面打造成为一个可复制、可持续、能引领的智能化工作面。”该矿矿长张朋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为建设高标准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该矿全面加强各方保障,确保高动力推进。该矿将智能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协调,定向把关,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成立了由矿领导、各专业副总、相关职能科室、采煤队等人员组成的智能化建设工作小组,由我们矿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该矿生产技术科科长王甲稳介绍道,“我们还结合工作面实际,编制了7012工作面智能化专项设计,在设备参数、生产厂家等方面严格按照最高标准进行遴选。”
该矿在7012工作面配备了175台ZF9000/18/35型液压支架,实现对顶板的强有力支护;在溜子道安装了3台滑移支架及40台单元支架、在材料道采用80台单元支架进行高强度支护,确保工作面上下两道出口有效支护,以满足安全高效回采需要。为保证7012智能化工作面通讯通畅,该矿在工作面安装了40台360°云台摄像头,做到全方位可视化作业。
“我们专门在7012工作面建立5G网络系统及万兆环网,以视频可靠、稳定高速传输,同时建设了多通信融合系统,将调度通信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工作面扩播系统的三网融合,实现整个工作面通信全覆盖,提高了调度指挥及应急处置的能力。”该矿智能化办公室主任张仰望介绍说。
“我们还借助采煤工作面视频系统,创新采煤工作面违章智能抓拍系统,实现对采煤工作面人员的安全管理。”该矿安全监察科副科长唐式航补充道。
为确保7012智能化工作面实现安全回采,该矿在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单轨吊辅助运输方式,引进锂电池单轨吊,配套机车无线遥控、视频监控功能,提高工作面辅助运输效率;投用电缆托运车、液压挖掘机、巷道修复机、履带式扒渣机、各类型钻机等小型机械化装备,满足各类作业地点安全、高效作业需求,改善职工作业条件、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同时针对7012工作面冲击地压风险,引进了微震监测系统,实现对工作面能量情况实时监测。
技术人员是实现工作面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该矿坚持重培养,全力打造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各智能化厂家的交流合作,加大培训力度,将安全培训纳入智能化建设考核重要内容,提升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为了解决智能化建设中人才紧缺的问题,我们启动了智能化人才培养‘琢玉工程’,加快智能化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该矿党委书记亢俊明说,“同时还搭建了智能化采煤三维培训平台,实现对智能化队伍的专项培养。”
目前,通过智能化“琢玉工程”培养实践,培养出了10余名智能化维修人员,20余名智能化操作人员,并且成立了由6名大学本科生组成的智能化采煤班,集中优势技术力量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通过我们技术人员不断尝试探索和测试以及对电液控和采煤机操作程序的反复优化调试,现在三角区域煤机记忆截割、跟机移架各项功能均已实现。”困扰智能化开采的难题被攻克,该矿设备管理科技术员陈海洋无比地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