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智慧广电”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广播电视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逐步从传统媒体平台转型为服务社会治理、赋能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广电建设全面铺开,助力应急广播、文化惠民、智慧社区等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智慧广电的核心在于技术赋能与服务创新的双轮驱动,其深度融入国家数字化战略,正在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智慧广电领域资深专家李化表示,未来智慧广电的建设将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展开,依托5G通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处理等前沿技术,推动广播电视从单向传播向互动服务转变,从信息发布向综合应用升级。
李化从毕业开始就一直深耕领域前沿,至今已经38年。从技术领域的广播电视产品研发、专业技术测试、传输覆盖、节目播出到管理领域的技术规划、频率规划、项目实施以及安全播出,李化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多次技术革命和发展升级。凭借高端的专业技术与丰富的项目实践,李化推动了多项关键性技术突破,荣获广电总局先进个人一等功等国家级荣誉及21项省部级奖项。作为创新的践行者,她还发明了“一种电视信号发射机功放模块冷却装置”“一种播出模拟系统”等多项国家专利,为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智慧广电的实践中,李化始终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赋能行业发展。2014年10月,李化组织实施了广播融媒体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了一个内容资源云化、计算资源云化、存储资源云化的基础平台。该项目推动“熊猫听听”APP(现“熊猫享听”)落地,让广播走出了媒体融合的探索之路,实现了广播从单一的FM/AM发布向多形态发布的转变。“智慧广电的发展不仅要聚焦广播电视行业的自身转型,更要着眼于如何为国家数字化战略赋能,创造更多的增量价值以服务社会发展。”李化指出,智慧广电的关键不在于单纯的技术升级,而在于创新服务模式和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媒体领域的创新探索,智慧广电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中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种社会价值的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尤为明显。据李化介绍,2015年,她组织实施的101.7全省应急广播建设工程顺利完工,打造出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实现多渠道、多终端的信息覆盖的全媒体应急响应系统,为政府决策和公众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该工程将FM101.7覆盖全省19个地级市及重要县城,覆盖全省行政区域面积约40%以上,人口覆盖率达77%,全省高速路覆盖率达90%。这一成果使四川省应急公共广播无线覆盖网络成为应急信息传递的重要支撑,为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信息无障碍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智慧广电的未来发展,李化提出了三个发展重点。她认为,要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持续发力,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推动技术国产化。与此同时,智慧广电的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拓展,将技术优势延展到智慧文旅、远程教育和智慧医疗等领域,创造更多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服务模式。此外,与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深度协同合作也尤为重要,只有构建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智慧生态体系,才能真正释放智慧广电的潜力。
“在国家规划的引领下,智慧广电将继续在信息传播、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李化充满信心地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的深化,智慧广电将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媒体及广电行业需要在发展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探索创新路径,积极推进数据共享与协同发展,构建可信的市场化行业数据资源平台,为数据时代媒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