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福成寨气田通过各种挖潜措施日增气0.8万方,这是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大竹采输气作业区党委破解挖潜难题的缩影。1982年试采、连续开发42年的福成寨气田是作业区管辖的高效气田,累产气89.18亿方,剩余可采储量3.28亿方,有25口生产气井。正是在这个气田上,今年以来作业区党委深耕细作,成立“攻坚小组”,破解制约老井挖潜瓶颈,打造出气田挖潜的“样板工程”,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累增气226万方。
坚定上产信心、铆足上产干劲、锻造上产能力是作业区党委深挖福成寨气田产能的三大“法宝”。“攻坚小组”围绕产量“箭头向上”目标,将专项调研、到站座谈等方式作为载体,讲清老井挖潜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以产量指标完成倒逼月度奖金兑现,自觉激发员工主动作为的能动性。
精心深度摸排锁定“目标”。“攻坚小组”对福成寨气田25口气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摸排,锁定成30井、成8井等14口重点挖潜井,通过系统分析、研究、论证、归类,制定了符合气井实际的生产开发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确保老井潜能获得最大程度发挥。
高效破解“水”难题增气量。针对成6井2020年8月投产时日产量0.3万、到2023年5月日产量降至0.1万方的实情,“攻坚小组”现场办公和踏勘十余次,摸索适合该井的“配套”生产制度,“因井制宜”探索药剂加注制度,党员吴国江提出优选加注药剂型号,解决气井井筒积液、井筒堵塞等问题,日产量从0.1万方升至0.6万方,稳产至今。
重新审视关停井迎“二春”。抓实关停井的再次审核、让气井迎来“二春”是“攻坚小组”在福成寨气田做的重要工作。根据工艺设备完整的关停井,重新梳理、分析、试验已成“家常便饭”。对成18井仔细研究其历年生产曲线,反复放空试验,判断成18井停产是油管堵塞造成,优化生产制度,实施井口流程改造,6月5日停产2年的成18井复活,日产量达1万方。
对症开方解决问题收实效。“攻坚小组”把班组员工挖潜的热情充分调动,员工成了气井管理的“贴心人”。班组员工多次现场调研和实地讨论,探索出成28井、成33井、成34井的挖潜上产新方法。
大竹作业党委改变领导干部“遥控指挥”的工作方法,实打实地解决福成寨气田中发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找准“党建+业务”融合新路径,“攻坚小组”引领带动、务实创新,扭转了福成寨气田“无潜可挖”的局面,实现日增量1万方,诠释出颗粒归仓的新内涵。 (李传富 周香林 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