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正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昔日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不禁被这如诗如画的月夜荷塘所吸引,神思飞往那个“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夏夜。
闭上眼,思绪飘到了我那充满乐趣的童年,飘到了村边那一方小池塘。
20世纪70年代,我的老家——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更没有风扇、冰箱,夏天总是炎热无比。但孩童们总能找到快乐的方式,去村边的池塘里玩耍,去打发这悠长的夏季。
池塘离村子不过数十米远,沿一条蜿蜒的小路走去,路的尽头就是。池塘面积并不大,大约只有100多平方米,四周围绕着繁茂的芦苇。池塘的水很清,可以望见水底的碎石子。
天气热得让人透不过气的时候,我们便相约到池塘里洗澡。池塘边早已挤满了村里的孩子,男孩子们都脱得赤条条的,一个接一个“扑通、扑通”地跳进水里,顿时溅起一簇簇水花,夹杂着欢呼声,回荡在村子上空,久久不曾散去。
会水性的孩子如鱼得水,在水中游来游去,好不快活。不会水的就在浅水处嬉戏,或在岸上堆泥人、捉迷藏。
烈日当空,我们在池塘里畅游一番后,纷纷上岸,躺在芦苇下休息。这时,不知是谁提出去摘莲蓬。池塘里长着许多荷花,荷花谢了,便结出了一朵朵饱满的莲蓬。于是,我们便在芦苇丛中寻找已经变老的芦苇,每人折一根,再去寻找莲蓬。我们用芦苇钩住莲蓬的柄,轻轻一拉,便可以将莲蓬折下来。就这样,我们折下了许多莲蓬,兴高采烈地拿到池塘边。剥开莲蓬黑色的外壳,露出了白生生、香喷喷的莲子。每人拿起一粒,细细品尝,满嘴生香。
有时候运气好,还可以抓到几条小鱼。池塘里的鱼儿很多,也很机灵。我们用手是抓不到的,必须用智慧。我们回家拿来一个小篓子,在里面放上几块从家里偷来的面团,然后放在水里。一会儿,鱼儿闻到香味,便纷纷游过来抢食。我们在岸上屏气凝神地守候着,待鱼儿进去得差不多时,猛地提篓出水,那些鱼儿猝不及防,被我们一网打尽了。
如今,我也已离开故乡多年,远离了那片熟悉的土地。然而每当忆及那段时光,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温馨与甜蜜。那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那是我永远珍藏心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