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用满腔热情书写精彩人生 ——记西昌钢钒炼铁厂三高炉作业区炉前技师唐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2 3 唐军(左一)指导徒.jpg

●唐军(左一)指导徒弟烧摆嘴。

 

■  何勇 杨仁洁  /图

 

他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用满腔热情书写着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他就是西昌钢钒炼铁厂高炉炉前技师、共产党员唐军。

孜孜不倦 苦练内功

“90年代初期,高炉炉前出铁出渣作业几乎靠炉前职工用双手去完成各项作业任务,一个班干下来全身酸痛,每次活干下来都是汗流浃背。”这是唐军对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记忆。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他打心眼里喜欢看到铁水从铁口喷出,在出铁弯沟欢快流淌的情景,坚信只要经过不懈努力,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炼铁人。这就是唐军对追求人生理想目标的动力。为此,他每天都会在生产现场边擦汗边追着师傅们问东问西、拿着纸笔做记录……下班后,他带着白天工作中的问题钻进图书馆,常常一坐就是半天。图书馆里的书不能做笔记,那时候没有手机,他就干脆把书买回来读。《高炉炼铁工艺》《钢铁冶金学》《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如今这些有些泛黄的技术书籍,还被他收集在家中,经常拿起来重新学习。由于严格要求自己,5年后他就成长为一名生产骨干,被车间领导委以铁口班长的重任,也是同期进厂同事中最早担任高炉炉前大组长的。

攻坚克难,降本增效

在西昌钢钒高炉投产初期,唐军针对钒钛矿冶炼下渣带铁多、易烧漏渣罐等难点,冒着出渣出铁时炙热的高温,在下渣沟旁观察渣铁分离变化,并查阅相关书籍,提出在下渣增加捡铁二窝子的解决办法。这个办法既能回收下渣铁,降低铁损,又能有效避免渣罐烧漏事故,消除不安全因素。经过实践应用,一年可降本创效300余万元,经过不断完善后在全厂三座高炉推广使用,每年降本可达千万元。

唐军担任高炉炉前技师后,为了解决堵铁口等制约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瓶颈,他积极想办法,最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更多技术支撑。在2号高炉开炉投产不久,出现液压炮在堵铁口时突然无压力,无法正常堵铁口,高炉被迫长时间低风量操作,炉况恢复时间长。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唐军脑海里,苦苦思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利用下班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事们反复多次探索,最终他提出在开口机前端安装一个能够临时性装炮泥的设备,在炉内控风到一定程度时,借助开口机冲击力堵铁口的解决方案,再经过不断改进完善优化,最终形成用开口机堵铁口的“唐氏操作法”。该操作法安全性高、高炉减风时间短,产量损失少,短时间内高炉能够恢复全风操作,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传授技能 共同提升

唐军深知,提升班组职工技能操作水平是现代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针对高效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杜绝炉前生产操作事故,他坚持做好“传、帮、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分享给大家。高炉生产一直处于高强度冶炼,出铁期间,渣铁量排放大,对铁口泥套浇注质量要求高,他在各个班组进行浇注铁口泥套时,总是耐心讲解技术要领,对浇注的干湿程度、烘烤时间等细节都有明确标准;严格把关铁口泥套浇注质量,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在工作间隙,他向班组职工分享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工艺技术知识,鼓励班组职工多学习掌握开口机、液压炮和吊车操作技术,进一步提升班组职工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

“干出成绩,活得精彩”是唐军对工作的执着和承诺。正是凭借这样一股干劲,他始终战斗在高炉炉前生产一线,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唐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由于他工作表现突出,多次获得炼铁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组长”“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