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陈海淇——医疗健康产业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8-3 6实验室中的陈海淇.jpg

●实验中的陈海淇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跨界融合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作为传统行业之一的医疗健康产业,也同样需要整合关联领域的资源,从而实现创新突破、优化布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要求从业者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这些挑战。陈海淇,正是医疗健康产业一名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

引领产业融合创新

陈海淇,本科毕业于特拉华大学,拥有应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以及全球企业管理双专业的深厚教育背景。

跨学科的教育背景使陈海淇在医疗健康产业与企业管理领域均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独到的见解。她深知在医疗健康产业中,技术创新与商业运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她努力将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力求通过跨学科的资源融合,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作为北京校企联合教育科技研究院医疗健康专业特聘兼职导师,她充分利用自身的跨专业学术优势以及海外教育背景,积极推动医疗、医药、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并探索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在人才交流、学术资源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在她的带领下,研究院在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构建了涵盖学术、技术、服务、管理的全维度研究体系,而且培养出了一大批兼具医疗健康专业素养与运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该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创投服务

为医疗健康产业注入资本动能

在陈海淇看来,当今的医疗健康产业需要以传统医疗健康技术研究和服务输出为中心,“跨界”融合金融、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而实现跨界融合的过程,则是一场打破学科壁垒的探索之旅。

在深入研究医疗健康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的过程中,陈海淇发现,由于绝大多数参与者并不同时具备医疗健康专业知识与资本运作经验,因此往往会造成项目估值与项目实际价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医疗健康产业创业项目,特别是新药研发项目具有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不确定等特点,更使得投资方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有鉴于此,她凭借自己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技术发展趋势、运行规律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资本运作的前瞻性把握,设计出一整套针对医疗健康产业创投服务的方法体系。

不仅如此,她还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深入研究,将自己的个人经验、方法体系转化为可复制的、人人可用的技术平台——基于开放式数据挖掘的健康医疗产业创投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不同来源的健康医疗产业关联数据,如疾病发病率、治疗效果、市场需求等,进而对该领域科创项目的竞争优势、预期价值、风险因素等进行准确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使医疗健康创新创业项目与资本的精准对接,真正实现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

开创全民健康新纪元

陈海淇认为,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大数据与大健康这两个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交融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从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到疾病预测与防控,大数据正成为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陈海淇研发的居民健康大数据智能化分析云平台,正是一款以大数据技术驱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杰出成果。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居民健康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管理,不仅能够从微观层面采集个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特征、生活习惯、职业属性等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分析服务、疾病预防指导,而且能够从宏观层面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人群的普遍性健康问题,为医疗机构开展定向研究、健康宣传,为政府部门开展政策干预、制定医疗资源调配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医疗健康行业的从业者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前来就医病人,而是要下沉到每一个角落,服务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谈及研发这项成果的初衷,陈海淇如是说。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句名言来自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它提醒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对于实现目标至关重要。“当我们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时,我们就能够更加专注地努力,从而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未来,陈海淇表示,她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推动医疗健康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林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