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伟
“命令已发出,请注意安全……”在皖北煤电恒源煤矿地面排矸系统,一辆无人驾驶电机车正牵引满载矸石的矿车行驶在轨道上,直道前行、弯道减速、道口鸣笛,各个环节丝滑顺畅,精准到位,这是该矿推进地面排矸系统无人化运输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的一个缩影。
智能化矿井建设是煤矿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恒源煤矿将智能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围绕技术创新、装备创新、管理创新等内容,从井下到地面,从生产到辅助,以“新”主导,以“质”为胜,高起点科技赋能,持续深耕智能建设,矿井焕发出新活力。
“最强大脑” 让管控更精准
“Ⅱ41上1智能工作面现场人员请注意,现在准备一键启动。”“好的,收到。”“一号皮带机启动,请注意安全。”“转载机启动,请注意安全。”……恒源煤矿调度指挥中心,综采一区集控司机周大浩与井下Ⅱ41上1工作面通过载波进行安全确认后,轻点按钮,百米井下的采煤机配套设备依次启动,滚滚乌金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地面。
走进该矿调度指挥中心,偌大的一体化调度平台大屏上,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应急指挥、信息化管理等各板块运行有序,生产场景尽收眼底。滑动鼠标,轻轻一点,采煤、掘进、运输、机电等井下各生产系统任意切换,通过不同分区显示,全方位、多角度、智能化采集传输井上、井下各生产工作区域安全生产数据信息,数据清晰准确,精准定位实现人员与设备高效调度、安全监测仪器联动告警,呈现拿数据说话、靠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的管理新模式。904台高清摄像仪对井上下作业固定地点视频监控全覆盖,让“三违”无可遁形,实现安全生产“一张网”,为矿井提供坚实“技防”保障。
在屏幕中央显要位置,一张重要任务管控清单格外醒目。“这是我们的重要任务驻屏跟踪督办机制。”调度所所长陈辉介绍,每天把重要任务梳理成清单进行驻屏跟踪督办,调度员通过视频可以实时查看现场施工期间管控措施及责任落实情况,从重要任务的梳理、过程控制到闭合管理,进行全流程管控,时刻保持对重要任务高度警惕,实现重要任务监管无“盲区”。
无人驾驶 让生产变高效
“滴、滴、滴,车辆通过,请注意安全……”在该矿地面排矸系统轨道上,时常会看到一辆无人驾驶电机车牵引满载矸石的矿车,伴随着阵阵警示语音播报行驶在轨道上。
该矿坚持围绕“智能”创新,利用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科学转变生产方式,2022年12月份,通过对地面排矸系统进行升级提效改造,投入使用地面遥控驾驶集中控制和电控司控道岔、推车机转辙道岔、地面电子围栏以及车辆AI自动识别归类系统等创新技术,打造了一条“智能程度高、安全性能好、作业流程简”的本质安全型运输排矸系统,合计节省投入资金约57万元/年,达到了智能创新、减人提效的目的。
“基于无线精准定位的遥控驾驶技术,地面排矸系统一键启动后,WXCD-I型无人驾驶电机车将自动完成运输线路选择,沿途电动道岔、封闭警戒闸门自动闭锁,全程车载AI避让系统及视频监控,机车行程和校准开关双重控制,实现自动行止和加、减速。”运输区副区长吕志伟说。同时,曲轨排矸车间自动启停封闭闸机、腭式闸门、带式输送机,约8分钟即可完成一列车辆排矸作业,相较以往,运输效率大大提高,系统安全更加可靠。
与以往不同,该矿井下皮带机在地面一样实现集控操作。在调度指挥中心,保运科两名员工通过按键,轻松开启井下原煤运转系统皮带机、给煤机。
AI识别 让监管更有力
“AI摄像智能识别Ⅱ637一部皮带上有埋吸管、胶丝袋、饮料瓶杂物进系统;AI摄像智能识别北部井-950皮带上有大块矸石(≥700mm)、钢筋杂物进系统……”在调度指挥中心,AI视频监控中运行的皮带上如果出现杂物、大块矸石等异物时会语音报警并抓拍图片。
为保证井下原煤主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及原煤质量,该矿把AI摄像智能识别运用于煤质管理,分别在井下Ⅱ41上1机巷、Ⅱ63运输下山、-950东翼胶带机头等原煤运输系统安装了AI异物识别系统,通过AI摄像智能识别系统对原煤皮带上的杂物、大块矸石进行识别抓拍、资料留存及责任追究。
“AI异物识别系统对皮带进行24小时监控,识别异物大块的同时,还能有效监测原煤运输系统煤量大小、皮带机跑偏等问题。”保运科科长梁凯介绍,当检测到煤量过大时会提前预警,及时提醒生产单位根据预警调整煤量,有效保证原煤运输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减少杂物进入系统和各煤仓卡眼、棚眼等现象,提高原煤运输效率和原煤质量。
此外,该矿还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对副井提升的矸石、煤、物料、杂物等车辆进行识别,系统自动控制副井西门出车场处的电控司控道岔,进行轨道切换,利用三股轨道进行分类组成车列后,再运输至地面不同区域,避免了车辆混杂,有效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正值当“夏”,生产正忙。恒源煤矿创新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持续在智能化建设上攻坚发力,用一个个“新鲜”的智能助手构建“智慧网”,全力向“新”而行,走出“新”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