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6000吨垂直挤压机
■ 高玉莹
1954年至今,70年来,北重集团从未停下探索发展的脚步,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北重力度让荒原上诞生的兵工厂惊艳世界,刷新极限。
精锻机拥有1800吨锻压力,能够攻克超长厚壁无缝钢管空心芯棒锻造难关;特种液压泵阀是大国重器中的“精器”,多项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挤压机是“钢铁巨无霸”,3.6万吨的挤压力可以在30秒内将坯锭挤压成型……
30秒、400小时、1800吨、5398米、8800转/分、36000吨、79418人次……一个个数字见证北重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标注着北重人步履不停的前进步伐。
这,就是北重力度!
打击力——从100毫米高射炮
到130毫米舰炮
2018年4月,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南海大阅兵中,习近平检阅的长沙舰上配备的单130毫米舰炮由北重集团研制生产。
航母的“带刀侍卫”“中华神盾”——长沙舰上配备的130毫米舰炮,是全国现役水面舰艇最大口径舰炮,是我国在新世纪发展的新一代大口径舰炮,一门炮相当于一个炮兵营的火力,综合作战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1958年新中国第一门防空高射炮——100毫米高射炮到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从立过战功的“红旗二号”导弹发射架到西沙海战中创造“小舰打大舰”世界海战奇迹的双管57毫米舰炮,从第一门自行反坦克炮到130毫米舰炮,多型武器装备相继在北重集团诞生,在一次次阅兵中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见证了几代兵工人的接力奋斗,也见证了武器装备发展的一次次跃升。
挤压力——3.6万吨垂直挤压机“挤”出中国创造
在北重集团特钢事业部109车间厂房内,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傲然挺立。
2009年7月 ,北重集团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挤出第一支钢管,标志着我国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彻底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
有了这个“钢铁巨无霸”,火电、核电、化工、航空等领域所需的产品,都可实现自主制造。
一次挤压3.6万吨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420千克的压力。这“排山倒海”的力量,加上精准精细的控制,短短30秒内,数十吨不同材质的坯锭就能在巨大的“揉面机”里,像面团一样被“揉”成需要的形状。
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打造了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等一系列行业引领性产品,将超高强韧军用钢关键制造技术应用于TP316H超低碳不锈钢生产中,成功应用于第四代核电领域并形成产业化;挤压出的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用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棒材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批量生产。
锻压力——1800吨精锻机
挑战“不可能”
谁说精锻机最大自动上料不能超过4000毫米?北重集团通过技术攻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了坯料长度6000毫米的突破,攻克超长深孔台阶类管件空心锻造难关,一举突破国内外该类产品多次锻造的难题。
2012年,1800吨精锻机项目的建成通线,使北重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特种钢冶炼、垂直挤压、精锻“三位一体”生产能力的厂家。
北重集团成为国内外首家成功锻造超长厚壁无缝钢管的企业,解决了精锻机生产范围小的窄口问题,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北方重工”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精锻机再创新高,成功突破长度超过17米的超高压钢管毛坯制造、机加工等关键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超高压钢管产品制造能力和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用精锻力助推北重集团制造更加强劲的未来。
推动力——大国“精器”
从“跟跑”到“领跑”
装备特种液压泵阀作为“大国重器”中的“精器”。2023年,北重集团联合国内泵阀行业产学研优势单位,突破多项技术空白,13种液压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
北重集团拥有5座液压泵阀现代化生产厂房,配备30余台检测设备和50余台高精度机械加工设备,每年高效生产泵阀零部件超过30万件。
目前,北重集团建成了“兵器装备特种液压泵阀试验验证中心”,具备液压泵阀性能、环境适应性、耐久性等三大类试验验证能力,是国内唯一满足多品种、宽温域、多介质、高指标的液压泵阀试验验证中心。
实现从0到1的突破,绝非易事。在特种液压泵阀国产化的发展上,中国不再是一个跟随者,不断打破技术壁垒,让特种液压泵阀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支撑力——勇闯低空经济蓝海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领域之一,近年来,北重集团瞄准建设国家一流军民两用无人机试验场发展定位,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向低空经济无人机全产业全链条的综合性发展方向迈进。
北重集团拥有占地320多平方公里的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试验靶场, 试验基地拥有无人机跑道一处、无人机机库7座,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慧靶场系统,智能化的试验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地遥感定标,陆军近程、超近程无人机战法和训法培训,多种载荷对地侦察,多机信息链路,空中协同指挥,目标识别、打击,察打一体等试验项目,拥有自主空域权,最大可申报空域5000平方公里。
试验基地已经与数十家企业建立起良好稳定的合作网络架构,试验业务涵盖兵器、航天、航空、船舶、电子、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家单位,承担重要无人机试验任务69项。
北重集团充分发挥既有的空域优势、场地优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支撑起低空经济竞逐全新赛道的强大力量。
承载力——北方股份矿用车
驶向全球
1988年,军工企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6年来,北方股份公司已成为矿用车龙头企业,可生产载重25—400吨全系列矿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国际市场拓展至67个国家和地区,销量居全球前三,打造了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TR50E电动轮矿用车如今约有100辆在海螺水泥的石灰石采矿作业中使用;载重量100吨的TR100E在水泥行业中,每辆卡车每天运行16小时以上,运输超过55次,静态充电时间却不到50分钟;交付西藏巨龙铜矿的TR100在海拔5398米的“世界屋脊”上克服“高原反应”平稳运行;载重量360吨级的NTE360A电动轮矿用车进入澳大利亚高端市场;载重量400吨级的NTE400B无人驾驶矿用车完成样车试制和批量交付……
坚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的北方股份公司,推动制造业和智能化深度融合,赋能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承载中国“智”造驶向全球。
帮扶力——“职工之家”
照亮员工小家
60多度的炼钢厂房、零下30多度的室外试验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北重集团工会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职工之家”聚焦全体北重员工,坚持节日走访慰问、日常帮扶救助与集中专项救助相结合,最为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始终与职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感、获得感。
回首这非凡七十年,众多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从高空到低空,从陆地到海洋,不同维度的力度镌刻下北重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