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捷
8月8日,在四川川煤第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煤六建”)承建的重庆合川觀澜锦城项目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工人们正忙碌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水电安装和项目临设搭建、办公区装修等工序施工,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管理人员参照施工图纸来回穿梭在各个施工区域,提前谋划施工方案,现场呈现出一片快马加鞭、大干快上的景象。此项目预计在今年8月底正式开工,是川煤六建继成都鼎能·国宾天韵项目之后,又一标准化智慧工地。该项目将通过创新数字化管理和实施先进施工技术,打造重庆市场品牌宣传工地,力争获得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杯、重庆市优质结构工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川煤六建作为川煤集团的三级公司,在鼎能集团及川煤集团的领导下,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号召,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在建筑施工、矿建工程及爆破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项目技改,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川煤六建在项目管理中,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在国宾·天韵项目中,公司成功运用了《建筑工程永临结合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和《鼎能·国宾天韵项目智慧工地建设》等重点科技项目。通过采用永临结合技术,公司省去了临时设施的采购、安装与拆除费用,涉及DN100镀锌钢管、临时消火栓箱及配件、临时地下室排污水泵等,共计节约成本80.6万元。
同时,公司正在实施的《基于BIM技术架构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综合管理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现浇建筑,可缩短25%~30%的施工周期,降低约20%的施工能耗,减少70%以上的建筑垃圾,并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助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还提高了建筑品质和内涵,对促进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通过减少各专业设计碰撞错误,防止无效成本的发生,优化项目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云开高速黄石隧道项目中,川煤六建运用了《二衬台车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技术与应用》。通过应用二衬台车,提高了隧道二衬施工的质量,有效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速度,并直接、间接节约成本约60万元。
打造智慧平台,安全管理迈上新台阶
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川煤六建在鼎能·国宾天韵项目中全面推行智慧工地建设。通过引入智慧工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集成了人员实名制管理、材料管理、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控和高效管理。这一举措为项目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解决了现场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实践应用智慧工地的建设,川煤六建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这为公司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管理技术和经验的支持,同时在安全生产上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行绿色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
川煤六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公司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永临结合技术,将临时设施与永久设施有机结合,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和谐统一。
鼎能·国宾天韵项目成功创建成都市“绿色标杆工地”,项目部被成都市金牛区评为“优秀城市管理突出贡献单位”,并顺利通过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验收。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社会形象,也为行业树立了绿色生产的标杆。
强化科研投入,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川煤六建坚持科技投入机制,落实好上级单位科技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公司强化科技投入经费全面预算管理,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确保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科技投入强度达3%以上。同时,公司还加大了对重点科技项目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和投入强度,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除此之外,为了支持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川煤六建设立了专项基金,并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参加科技项目攻关、“师带徒”、选送工程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深造、加入创新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还在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激励分配制度》,充分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展望未来,川煤六建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不动摇,不断深化科技应用推广力度,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