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丁先明:在坚守中成就“自身价值”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据说在美国的硅谷有过一个统计:创业公司的最常见死因,排在第一位的是做出的产品没有实际需求;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创始团队破裂。深圳智通财经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丁先明深知一点:在创业的过程中,团队能不能排除万难走下去往往是一个公司能不能存活下去的关键。有的时候,坚持着坚持着,“价值”就提升了!

    丁先明说,顶级管理者首先应该选择正确的“赛道”,然后才能提升自身价值。

5丁先明.jpg

核心是坚守


    美国组织行为学专家弗雷德·鲁森斯说,一名成功管理者首先就是“以身作则”的管理者。丁先明不但以身作则,还做好了带领团队一起成长的准备。他认为:把内容关注在全面覆盖港美股上市公司的公告、研报、资本市场表现、基本面分析、业绩解读等领域,然后围绕能够提供给投资者协助的核心资讯展开创作,坚守下去才是正确的道路。

    在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资讯的泛滥对媒体的冲击几乎是致命的。但由于之前丁先明常年坚守“赛道”,在资讯层面持续关注港美股数据的积累和开发,已经形成了规模。很多港股投资者也愿意在丁先明管理的媒体指导下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并且拿丁先明管理的媒体提供的数据工具作为参考。随着市场的发展,丁先明管理的财经媒体也逐渐从一家专注资讯的网站,逐步进化成了一家资讯加数据的内容服务商。


勤奋的战略制定者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丁先明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做对的事情”就是要时刻保持战略的灵活性和正确性。

    丁先明认为,作为财经媒体就更应该端正态度,负起责任来。在财经领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每一条信息都与亿万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大家更迫切需要权威财经媒体的报道,获取真实严谨的财经信息,以指导自己工作的开展、投资理财,甚至涉及家庭生活层面。

    丁先明深知这一点,于是不断在策略上做出改变。他带领团队不断强化数据服务功能,希望借此打造媒体智库平台。由于财经媒体的固有特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设立专门的数据调研分析团队,按需输出行业数据、产业调研、趋势预测、投资指南等数据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咨询顾问服务,以服务B端机构及C端个人用户的深度数据需求,从而实现数据与智库服务变现。

    随着用户不断进来,丁先明又决定开发新的领域:内容付费业务。这项业务,一方面满足用户的知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保障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可实用性。丁先明相信,为用户生产付费内容,实质是为用户提供更加细分优质的知识服务,有助于收集用户反馈、做好用户运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财经媒体的内容品质,提高用户对优质财经内容的忠诚度和回购率。

    另外,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丁先明要求公司要随时应对市场的波动变化。为了保证公司战略方向的正确,作为管理者,丁先明自身也必须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敏感的市场嗅觉、果断的决策能力、审慎的风险意识以及强大的情绪稳定能力,才能很好地应对变化与挑战。在丁先明的带领下,智通财经的效益年年攀升,已经成为专注在港美股领域的必读媒体。


生命中颇为自豪的事情


    丁先明的职业生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中国青年报》做记者时期,当年他通过大量实地调查走访,详细披露了山东省茌平县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现状及危害、产生原因,并探讨了可能的治理方向。他发表了《山东茌平:村民反映地下水被铝业巨头污染,只能喝邻县自来水》的报道。报道一经刊发,在国内就引起了轰动,全国超过100家媒体争相跟进报道,甚至引发了很多外媒的关注。当地政府也立即行动,开展情况调查,极大维护了当地数十万民众的环境权益。丁先明也通过这则报道获得了2013年度杜邦杯中国环境好新闻奖。

    丁先明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也是最令他自豪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与同学联合创办了深圳智通财经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这是丁先明第一次从“0”到“1”成功创办的企业,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内覆盖港美股资讯投研综合服务的头部企业。

    丁先明说万事开头难,创业可谓九死一生。从智通财经创办,经过将近9年的不懈努力与坚持,最终成功成为行业中的头部企业。虽然创业中间历经数次艰险,但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智通财经目前已解决了130多人的就业问题,稳居港美股资讯投研综合服务行业的领先地位,持续连接起港美股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金融机构的多层次互动,促进了港美股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在丁先明的带领下,2023年,智通财经被评为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 


小结


    如今的丁先明,除了在智通财经这件“对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外,还站在国际视野不断关注学术及精神文明领域的建设。不久前,他的文章《加强我国法治国际传播的媒体路径》发表在《中国记者》杂志上;《个人财经自媒体发展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路径探析》发表在《新闻文化建设》杂志上;《多用善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发表在《法制日报》上;《新媒体著作权侵权法律风险及平台应对措施》发表在《民主与法制》上。随着事业的发展,丁先明的视野也逐渐转向国际,希望用自己的专长为更多人服务。(李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