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坚持电力建设先行 川东北气矿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7-2.jpg

 

7月21日18点,随着三次冲击试验完成,川东北气矿渡口河七里北项目内外集输的10kV供电网络全部合闸成功,各井站灯火璀璨,标志着渡口河七里北气田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顺利投运,进入正式送电运行阶段。电力工程的提前投运,为渡口河七里北特高含硫气田开发建设按期顺利完工,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坚实电能保障。

渡口河七里北气田是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首个全产业链特高含硫气田,是中国石油继去年5月投产铁山坡高含硫气田后,推动天然气增储扩产建设的又一高含硫气田。该气田按照“安全规格等级最高、工业自控等级最高、智能化水平最高、技术经济水平最高”的四个最高标准继续组织设计的外供电工程建设。

优化BOO模式,推动供电高质量发展。川东北气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低成本高质量发展战略,在铁山坡气田应用供电BOO模式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优化“油公司”模式下的天然气开采供电运营管理模式。项目启动前期,项目组深入现场调研宣汉地区电力资源、电网现状,敲定最优供电方案。把降本增效理念落实在项目的设计、建设、运维的各个阶段。

优化供电方案,保障电力安全可靠。渡口河七里北特高含硫气田外供电工程主要为4座井场(8口)、1座天然气净化厂、1座回注站,11条管道等提供电力保障。建设10kV内部输电线路6条共计40公里,220V架空线路21公里。气田内部用电存在点多面广,用电标准高、负荷差异性大、生产用电场景复杂,在供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上,坚持四个最高标准,所有生产场站全部采用专网+公网双电源作为可靠电源保障,根据不同用电场景、不同生产阶段的用电特点和负荷需求,优化电力系统的分阶段实施,实现了建设和运行供电电源的全面保障。

加强过程管控,提高工程建设质效。针对高含硫气田开发特点,坚持推进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数据、技术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管理,打造工地可视化系统,实现关键工序全面视频监控。全面优化各项工序,多作业面同步施工,全面把控供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为气田全面投产打好基础。坚持“永临”结合供电方案,针对内部集输各单井站一次性建成10kV和0.22kV输电线路,前期供各专业施工用电,后期直接投运生产用电,仅此一项缩短工期30天,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降低施工成本约50万元。

打造智慧供电系统,保障气田安全生产。针对高含硫气田用电特点,逐步完善智慧供电系统标准,形成适应高含硫气田开发智能供电系统。该系统全面升级用电保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搭建智慧电网管理平台,实现故障诊断与预测、实时监测与数据集成、智能巡检、智能安全与作业控制、完成自动化决策优化调度,提高运维效率,实现渡口河七里北特高含硫气田全面供电保障。

川东北气矿在铁山坡特高含硫气田外供电建设采用“永临”结合模式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在渡口河七里北项目和桃花气田,探索BOO、自建模式下电力建设“永临”结合可行性,推动高含硫气田建设电力工程在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