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法学部 罗俊
2023年《中国酒类产业知识产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有86.96%的白酒企业遭遇过知识产权侵权,其中商标侵权最甚,占比高达78.26%。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白酒产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对促进全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加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刻不容缓,既是对权利的有力保障,也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
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23条规定,知识产权客体包括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设计图、植物新品种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统称为专利,而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主要涉及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三个方面。专利一直被视作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显示,截至2024年2月7日,全国白酒产业有效发明1587项、实用新型1581项、外观设计2099项。在商标方面,我国知名白酒企业众多,以四川省四家上市酒企——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舍得酒业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公告(一)显示,截至2024年2月7日,四家上市酒企商标数分别为:五粮液3158件,泸州老窖4944件,水井坊2242件,舍得酒业1849件。在地理标志方面,以四川省五大白酒产区为例,根据四川省地理标志品牌地图查询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7日,各白酒产区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共计23个,分别为:宜宾产区7个、泸州产区5个、成都产区4个、德阳产区2个、川东北产区5个。
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涉及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新修正的《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作了相关规定,并以《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条例》等行政法规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等部门规章作为补充。在地方层面,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2011—2020年)的通知》等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知识产权保护作了相关规定。《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则专门针对四川省酒类知识产权保护作了专门规定。
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白酒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数字化时代,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司法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使得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日益增多,无疑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更多问题和挑战。
第一,法律法规不完善。根据《报告》显示,法律法规不完善是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阻碍之一,白酒企业普遍反映存在保护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能落地等问题,同时法律规范的抽象性,不同法律条文的重叠和冲突,以及现行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给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挑战。
第二,执法力度不足。根据《报告》显示,行政机关对白酒产业侵权行为作出罚款等行政处罚的力度不足。同时白酒产业存在线下和线上销售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根据《报告》显示,线下批发和零售市场、网络销售平台、生产环节和出口等都是侵权假冒严重的环节。
第三,司法保障不充分。根据《报告》显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难以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判赔额太低、维权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单一,以诉讼机制为主导,但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程序复杂、成本高、时间长、民事赔偿数额小,随着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逐年增加,诉讼解决纠纷的效率逐渐下降,导致诉讼维权效能发挥有限,而仲裁、调解未能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得到充分运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亟需健全,解决渠道也有待拓宽。
加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和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有力工具,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驱动下,企业将更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白酒产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型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白酒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同时有效降低侵权风险,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各项权利,增强相关企业和个人的自信和勇气,使其减少对产品和技术研发的顾虑,从而提高白酒产业产品和技术研发效率和能力。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白酒产业面临着绿色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白酒产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更新迭代,使得白酒产业有效应对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的挑战,推进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白酒企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吸引国际资本和技术流入,推动我国白酒产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例如,“中国白酒金三角”申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信誉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保护和培育华夏名酒品牌,实现产品质量、信誉、知名度、产品附加值的大幅提高。白酒传承千年,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加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既能为中国白酒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保驾护航,也能激励白酒产业走向国际、积极参与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加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加强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加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
首先,完善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专门针对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降低侵权行为的准入下限并提高惩罚上限,并协调不同法律文件之间的冲突,确保法律法规的内容符合行业实际和技术发展趋势,能为执法和司法提供明确依据,以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加大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使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所得。同时建立白酒行业信用监管机制,针对生产、销售到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全链条的知识产权监管机制,确保监管无死角,并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监测和分析。
最后,完善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司法保障体系。对于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应提高刑事处罚力度;对于民事侵权行为,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合理确定民事赔偿数额并实施惩罚性赔偿,确保赔偿能够真正起到补偿和威慑的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诉讼机制,优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并充分运用仲裁、调解等非讼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多元化、灵活的纠纷解决途径。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市场愈加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加强立法、司法、执法等法治保障,推进白酒产业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