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崔勇:持续环保技术创新 联合各界共同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广,环保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数据,仅2024年一季度,我国生态环保产业企业规模已经突破了3万余家、从业人员约340万,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规模持续扩大。环保行业发展趋势不仅反映了整个社会对清洁环境的渴望,也展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崔勇,上海五角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五角场环保)总经理及技术带头人,作为一名资深环保行业老兵,带领着团队在清洁环保路上不断前行已经十数年。当谈到环保美好生活的时候,他提起上海人都知道的,过去不敢开窗如今却沿着散步的苏州河。环保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个行业悄悄却又深入地参与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正是这一点,让他感到了深深的自豪...

各界联合共同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终成行业样板

五角场环保隶属上海五角场(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团五大战略产业板块中的环保专业化公司。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业务广泛分布在环保行业各个领域,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河流污染综合治理、环境气体处理等多个环保领域,为有环保需求的社会机构与企业提供专业的环境治理服务。

崔勇介绍,作为技术出身的经营者,技术研发是他在行业立足的重要能力。因此五角场环保每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技术研发上。公司目前申获1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软著;五角场环保为更好地吸附和分解污水和臭气中的有害物质。还研发出多种用于水处理和臭气处理的功能材料来。

此外,崔勇深知闭门造车的局限性,因此积极主动与社会各界联合科研行动。五角场环保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及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创立了上海有机固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高值化利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作为上海市级科研平台,多次协同重点相关单位承办环保行业内的高质量发展论坛。高校之外,五角场环保也注重与众多知名企业进行异业合作,如与爱回收”“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开展了垃圾分类和两网融合相关工作,很好地让再生资源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处置形成完整体系,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在谈到近期的重点项目时,崔勇举例与长宁区区政府合作的湿垃圾中转站的项目。他介绍,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受到了好评,区政府的专家评价该项目工程难点重点分析较有针对性,服务保证措施较齐备,人员配备较完整。后期进行项目落地时,五角场环保也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垃圾配套设备;同时运用了多项新技术、 新工艺,包括AI与神经网络来帮助建成了区湿垃圾智能化转运车间。该项目整体探索了桶装桶运情景下湿垃圾转运处理的新模式,目前成为同类型模式下的湿垃圾收集的新样板,未来可实现长宁区6000/日湿垃圾的中转运输。

持续深耕环保行业

全面推进AI技术与市场教育

在问到五角场环保的未来发展时,崔勇提到,科技+环保=真正的环保,科技助力环保,教育深入人心,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

技术方面,目前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神经网络技术是环保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此次的长宁中转项目,公司就运用到了相关的AI技术,通过在全市各区湿垃圾清运转运安装智能识别探头,并利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品质识别,对混在湿垃圾中的异物标注并实时统管。崔勇说道:当然这套智能系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这些技术的应用也为五角场环保在这条道路上持续探索提供了信心。

同时,他还强调了市场教育的重要性:未来,五角场环保会通过开展各类环保主题的宣传活动、举办环保培训等方式,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技术再发达也有不到位的时候,因此传播良好的绿色生活习惯才能助力企业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此外,市场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宣传,更需要结合实际行动和政策支持。五角场环保也会通过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推动环保政策的实施,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李华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