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鹏
近年来,全国各地“类市民卡”的发展情况呈现出积极、多元和创新的趋势,各地的市民卡向着整合多样功能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扩大使用地域。冯晔,广东清远市民卡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10年来带领公司开发清远市民卡、社保卡、旅游卡等服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截至2023年的统计,清远市民卡有限公司发放社保卡442万张、市民卡300万张,通过一张张小小的卡片为清远市民带来便利的社保、医疗、交通、购物服务;其结合清远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卡服务目前成功运营5年,累计用户60万,为当地以及外地的游客带来便利的旅游服务,也为清远当地的商家带来不计其数的客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冯晔女士为我们介绍了清远市民卡的发展历程,并细致分析当前“类市民卡服务”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市民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全国第一张社保卡在上海首发,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通过一张卡片来提供社会保障服务。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各地政府开始逐步推动市民卡的发展,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从2004年开始,一些城市如杭州、南京等开始建设市民卡系统,并逐步发放给市民使用。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城市一卡通市场的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1000亿美元,而中国的城市一卡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表明市民卡不但凭借便捷、高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更是逐渐成为公共服务发展的主流趋势。
冯晔说:“从2010年开展清远市民卡相关业务以来,我们不断根据市民的反馈和建议开拓各类业务,从一开始的社保业务,一路开拓了如交通、医疗、购物、旅游等等便民服务。”从功能和应用领域来看,现今的市民卡已经逐渐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例如,在文化教育领域,市民卡可以用于学生学籍管理、图书借阅管理等;在医疗卫生领域,市民卡可以用于医院挂号、就诊、住院以及药店购药等;在企事业单位管理领域,市民卡可以用于单位考勤、门禁出入、食堂就餐等。此外,市民卡还可以用于缴纳各种费、税等公用事业缴费领域,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清远市民卡这种综合服务模式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推动市民卡向更加全面、便捷的方向发展。
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市民卡的发展也在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应用。例如,随着智能支付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一卡通市场出现了手机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新的支付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支付体验。同时,市民卡还可以作为物联网应用建设的基础载体之一,将市民卡的应用纳入一个新的应用平台,创造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另外,各市级单位的市民卡服务也在突破地域和行政规划限制,向着全省范围的服务发展,清远市民卡与广东省岭南通卡的互通整合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冯晔表示:“在当下,我们也不断加强市民卡业务在移动端的应用,我们开发了手机上的NFC以及二维码功能,使得用户能在卡不随身的情况下自由地通过我们的服务使用公共交通和社保等服务。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各用户的数据可以通过我们开发的商户端软硬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使得各地的数据能实现统一。这也是清远市民卡与广东省岭南通卡合作的技术前提之一,通过整合后的交通服务,用户现在可以使用清远市民卡畅游广东。多地的卡类服务整合也是现今行业的趋势,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通过一张卡做到‘全国通’。”
从政府部门、商家的角度来看,有了多地市民卡的成功范例,其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市民卡的发展,各行业的商家也能通过这些业务达成商业合作,这类政策与合作促进政府部门、商家、民众三方的交流与互利。例如,一些城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优惠措施等方式,鼓励市民使用市民卡;同时,各地还加强了对市民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市民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冯晔表示:“清远市民卡的发行和运营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政府、银行、公共交通等。通过跨领域合作,各部门可以共同推动市民卡的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些举措的核心目的是利民便民。这种跨领域合作模式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清远市民卡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如公共交通刷卡、社保查询、金融支付等,而通过旅游卡带动的旅游行业客流量也提高了当地商户的收入。这些服务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清远市民卡展示了城市管理的人文关怀和公共服务理念。”
总的来说,全国各地“类市民卡”的发展情况呈现出积极、多元和创新的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清远市民卡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公共服务,也将成为全国各地开展新市民卡业务和启动各地业务整合的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