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煤三建朝源煤矿开启了智能化升级改造,在综采、综掘、机运、通风和调度等生产环节,推广应用先进装备技术,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作为管理上能投入的人力相对较少的托管煤矿,只有精准管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面对新目标、新任务,该矿积极实施“靶向式”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本质是做好员工激励,“靶向式”绩效管理就是针对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进行员工激励。也就是说,某项正在实施的重点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或者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靶向式”绩效管理的“靶心”。
实施“靶向式”绩效管理以来,该矿进一步激发了队伍活力,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个性问题:基层单位各找“靶心”
在推行“靶向式”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该矿鼓励各基层单位针对实际情况各找“靶心”,对症下药。
前段时间,针对新工人多、经常出现操作问题的情况,该矿综掘二队实施了“问题管理法”,建立了“举过有奖”机制。该队在每个班特聘三名“质量员”,负责在现场“挑刺”,对每个工序、每个人的施工质量进行“过程考核”。凡检查出现问题的,“质量员”有权要求其提交整改方案,并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罚款。一次,员工谢某在作业时被“质量员”张养国发现了2处隐患。随后,队里处罚了谢某50元。因发现隐患,张养国在当月绩效兑现时,获得了相应奖励。在综掘二队施工现场,每个区域、每个工序都有“质量员”。“抓质量要人人参与才能抓好,光靠干部抓,整个工程的标准就不会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场隐患就会被清除。”综掘二队队长孔祥灿说。如今,该队实现了“作业零违章、岗位零隐患、管理零缺陷”。
“过去,检修是个清闲班,检修工整天吊儿郎当的。现在,我们推出了设备标准化保养,检修工忙了起来,检修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收入自然就高了。”朝源煤矿综采队检修班工长陈伟说。对他们班来说,“靶心”就是让大家忙起来。为确保机电设备“不打瞌睡”,检修班变抢修为保养。该班建立重点检修项目和部位清单,做到精准检修,易损件提前更换。同时,该班定期对设备进行保修,设备包机到人,验收员严格按标准验收,检修质量有保障,杜绝了“病马拉车”。
共性问题:好办法全矿推广
激发干部员工的工作热情,杜绝工作中“虚浮飘软”现象,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是该矿现阶段“靶向式”绩效管理的“靶心”。为此,朝源煤矿在班组设立“台阶奖”,发挥小奖励“短平快”的优势,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台阶奖”原本是该矿综掘二队为激励员工安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而制定的班组奖励办法。“实行这项奖励机制后,员工都想拿到最高的奖励,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综掘二队检修班班长蒋满星说。
“‘台阶奖’的目标,都是踮踮脚能实现的,员工参与热情特别高。”孔祥灿说,“我们的小奖励对准班组投放,‘小杠杆’撬动了大收益。”尝到甜头后,该矿将“台阶奖”在全矿推广。
朝源煤矿还对“台阶奖”进行拓展,每季度开展“优胜班组”和“明星班组长”评选,每季度表彰奖励。该矿利用井口大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对被表彰的先进团队和人物事迹进行宣传,让他们名利双收。
夯实基础:动力推动每个“小单元”
该矿不断优化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明确安全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区队、班组、岗位,把“大责任”落实到“小单元”。同时,在推行“靶向式”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通过细分考核项,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模式和指标设计,确保考核过程科学、合理,考核结果公开、公正。
在考核过程中,该矿推行差异化评分制度,在保证各单位绩效考核总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目标值的不同分值权重,引导各单位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如综采系统技改后,硬件投入较大,因此在设计“基础管理”这项考核指标时,综采队的基础成本分值权重较大,有助于督促其在生产效率、能耗管控和员工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从考核结果来看,差异化评分制度成效显著。综采队连续3个月产量突破17万吨,综掘队连续4个月进尺突破600米。两支队伍员工年均收入增加2.3万元,员工的干劲更足了。(李继峰 胡伟)